聆聽兒童的呼聲

期數
3805
刊登日期
2017.01.20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1 月 22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教宗方濟各於剛過去的十二月二十八日諸聖嬰孩殉道慶日致函他的主教弟兄,談論當代許多兒童的悲慘處境,鼓勵牧者聆聽兒童的哭聲,保護他們免於「我們當代新的黑落德」的荼毒。

今天,香港社會有著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讓學童享有十二年的免費教育,也向基層兒童提供不同的援助,期望做到有學可上有書可讀;但不能否定在個別群組當中,兒童仍生活在相對艱難的環境中,這是施政者需要正視和解決的。

物質生活以外,兒童及青少年面對「關係貧窮」問題亦日益嚴重。目下香港兒童及青少年所面對的困難不停地轉變──十多二十年前,學童課餘時間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如閱讀、留校參加課外活動等等。現在的學童放學後往往要快速離校,趕去不同的補習班,或是父母安排的興趣班,加上學校定期的功課和測驗,學生比成年人的上班生活更為忙碌。

生活在如此壓力下,不少青少年和兒童稍有空閒便沉迷於網絡世界裡,因那裡可找到校園及家庭生活不能給予他們的;當學生遇到學業挫折或家庭問題時,他們更容易跑到網絡世界,在網絡虛擬世界爭取到在現實世界得不到的成就感。

這永無休止的惡性循環,穿梭於網絡世界、學校和家庭間:成績變差,老師家長愈多責難。如果學生是教友,假若教會人士只懂苛責要求,那當事人便更易遠離教會。

教宗方濟各鼓勵他的主教兄弟關心兒童,我們作為教友,又該如何回應兒童及青少年的心靈需要? 

作為家長與教育工作者,須盡早幫助兒童及青少年訂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給他們一個具天主教學校氛圍的校園生活,和一個温暖關懷的家園。在家校合作照顧下成長的學童,無論遇上甚麼問題都不會逃避,因為他們知道背後有人關心並支持他。

家庭之內,教宗方濟各在《愛的喜樂》宗座勸諭中,鼓勵父母「抽時間與子女相處,以真誠和關心的態度與他們討論重要的事情,並提供他們健康的休閒方式」,避免孩子受到不良的影響;在青少年教育上,要鼓勵孩子負責任地運用自由,且在面對抉擇時,能夠明理且明智地作出決定。

各地社會,以至不同家庭之內,都在發出不同的兒童呼聲,我們要細心聆聽。因為,在每個兒童的聲音背後,同樣是天主對我們的召喚。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