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你知道你們求的是甚麼嗎?

期數
3805
刊登日期
2017.01.20
作者
何家怡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1 月 22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瑪竇福音述說耶穌回答載伯德兒子母親的請求:「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甚麼⋯⋯」(瑪二十20-22)的確,我們有很多願望,有很多祈求。若不是祈求世界和平,就是國泰民安;不是共融合一,就是免除病苦。若求而不得,那怎樣呢?有人說天主不存在,有人說求天不如求己,也有人說你信的不好,改信我的⋯⋯等等。試問,信仰究竟是甚麼呢?信仰是為滿足人的慾望,還是滿足人心裡最深切的渴望?信仰是否只是人在患難中的一份心靈寄託,還是助我們走向成全的路?

十二月和一月總是有很多節日,尤其是教會節日,將臨期、聖誕節、聖斯德望瞻禮、聖若望、諸聖嬰孩、聖家節、天主之母、主顯節,再加上元旦日,我們中國節日今年也來得特別早,於是整整兩個月都是活在節日當中,在修會內總是忙過不停地準備一個又一個歡慶的節日。記得某一個慶日,神父在講道中講及「聆聽」。聆聽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種德行,是保持與主、與人及與自己關係的重要元素。聆聽不只是一個行為,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一種空虛自己、開放給他人的態度。在準備各種節日時,總會有不同的討論。討論過程中是爭端多,還是真的互相交流?是辯論多,還是交談多?在傳統修會裡,不論是爭端、辯護、交談、謾罵⋯⋯甚麼都有。為甚麼?其中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求的是甚麼。

雅各伯書說得好,「你們中間的戰爭是從那裡來的?爭端是從那裡來的?豈不是從你們肢體中戰鬥的私慾來的嗎?你們貪戀,若得不到,於是便要兇殺;你們嫉妒,若不能獲得,於是就要爭鬥,起來交戰。你們得不到,是因為你們不求; 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想要浪費在你們的淫樂中。」(雅四1-3)

每年我們要這樣做,因為傳統是這樣,便以為自己有理,再問下去卻解釋不了意思,便強迫人去接受,這是交談嗎?眼見修道團體中有人時常與別人磨擦,一口咬定是那人沒有愛德,不符合修道人的本質,卻不去了解那人「沒有愛德」的原因,這是聆聽嗎?有人從不跟從團體所做的決定,便說這人沒有服從精神,卻不去了解團體如何做決定及這人沒有跟從的原因,這也是聆聽嗎?

要培養聆聽的態度,首先要學習去愛,因為正如聖保祿宗徒說:「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 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格前十三4-6)懂得愛自己,才懂去愛別人,才懂得甚麼是聆聽。

農曆新年又快到了,不知怎樣在外國生活時間過得特別快,不竟已度過了三個新年。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