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問題民間高峰會

期數
3666
刊登日期
2014.05.23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5 月 25 日

(本報訊)「香港毒品問題民間高峰會」上,多位講者認為「社區驗毒」方案不夠全面,指解決問題政策應著眼於當事人及其家庭的需要,才能緩解吸毒問題。

高峰會由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與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合辦,四月十六日假浸會大學舉行,約一百二十多位社工及專業人士參與。

會議上,來自不同機構的社工探討「社區驗毒」及其相關工作,講者之一、社聯藥物濫用防治服務網絡主席及明愛樂協會主任張大衛強調,戒毒康復服務須全面關顧當事人,例如應同時支援家庭,而驗毒只是其一工具,更重要的是長期跟進個案。

張大衛說,濫藥者的習慣或會對家庭造成負面影響,形成「互累症」,若輔導機構能夠「幫助相關家庭重過健康生活,也可以從中幫助濫藥者」。

他建議從現有渠道去加強介入並提供服務,例如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同工已在網上平台找出濫藥青年。此外,他指社工亦可開闢途徑以跟進急症室所處理的濫藥個案。

談到早前大埔區校園驗毒計劃,他認為有「浪費」之嫌,政府若能在整體禁毒工作上訂立清晰指標,較單一驗毒方式更適切。

政府的「驗毒助康復計劃」已於本年一月完成諮詢,當中的強制驗毒建議引起爭議;而以戒毒治療代替檢控的方案則獲好些支持。

另一講者、得基輔康會恩慈之家院長邵日坪認為,戒毒輔導工作應聚焦於全人需要,不應偏重「社區驗毒」這單一方法。從事福音戒毒的邵日坪說,不少吸毒者面對多重困難,轉化當事人的價值觀較驗毒這技術層面更重要。

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聯席會議主席陳烈輝不贊成以「社區驗毒」作為主流處理方式,惟不反對配合多元服務的「一籃子」驗毒方式。

他擔心社區驗毒無法幫助在私人地方吸毒的青年,況且每個吸毒個案所面對的階段及協助方式不同,「多些切入點能使服務更有效」。他建議透過「毒品法庭」這非刑事化方式去幫助吸毒者戒毒,同時推動醫療人員與社工合作,也輔導吸毒者家人。

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召集人白艾榮呼籲社會重新辨識毒品議題,改變目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尊重人本身的需要;整合社會工作策略並加強戒毒者改變的動機。

他會後對本報說,當局制定相關政策時須聆聽康復者及青年期望。

大會兩場主題演講探討不同持份者對社區驗毒的意見調查,以及檢討「反社區驗毒」行動;多場分組研討則回應本地吸毒問題、以非刑事法處理相關個案等課題。(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