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讓堂區走入社區

期數
3806
刊登日期
2017.01.27
作者
吳偉傑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1 月 29 日

當文章刋出時, 相信應該是農曆新年了。對中國人來說,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 ! 

回顧過去一年,雖未至於乏善可陳,但也驚濤駭浪:年初一晚上就發生旺角衝突事件,擾攘多時,其間更有銅鑼灣書店多人失蹤疑案和多個學童自殺悲劇, 到下半年立法會選舉,雖然投票率創歷年新高,但隨即發生釋法事件和DQ問題,政治形勢日趨惡劣,社會撕裂,官民對立,日見嚴峻;經濟民生亦無好轉,貧富懸殊,只有加劇,安老服務, 流弊叢生;樓價雖然曾有少許回調,但轉眼又再拾級而上,屢見高峰,引用國內用語:劏房已經是新常態了!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六成人都對置業感到悲觀。

凡此種種,實在叫人沮喪, 展望未來,困難重重,但作為基督徒,我們應如何面對呢?翻開聖經,耶穌基督生長活動的年代比較現在的情況, 其實更為險惡,當時何嘗不是有羅馬帝國的高壓統治,猶太人的君主其實都是傀儡,而且都貪婪自肥,民眾都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也是動盪不安, 但主耶穌並未悲觀失望, 也沒有掉進走向暴力的陷阱,相反憑著愛與犧牲,為世人帶來慈悲與寬恕,正義與和平! 

所以在這艱難時刻,也正正是我們基督徒向所有人伸出關愛之手的時候,正如夏主教在正委會周年大會時的訓勉所說,正委會像在做夢,希望香港有一日可達致正義和平,但他說不要怕做夢,要堅持夢想,即使好像改變不到甚麼,但最重要是不要改變自己,他更說要堅持到底,要重建公民社會,把社區和堂區連結在一起! 

其實堂區對社區的服務過去也做了很多,例如很多堂區都有基層飯局等服務,但進一步的進入社區,仍有很多心理和現實上的限制。去年年初天氣驟冷,寒流襲港,一些基督教教堂都開放作避寒中心,正委會也曾因此草擬一項避寒╱避暑中心的計劃, 希望可以利用堂區的一些地方, 為無家者在惡劣天氣時提供容身之所,可惜後來都因種種困難未能成事。

近日看到梵蒂岡電台的一份通訊,實在令人振奮:「聖座在羅馬的聖堂開放,供露宿街頭者禦寒過夜」——羅馬聖艾智德團體為應對這幾天的寒流,從元月七日起開放台伯河畔的聖加理多堂,供露宿街頭者禦寒過夜; 這項舉措會持續到低溫特報解除為止……聖加理多堂的聖堂及其附屬空間此刻設置了暖爐、折疊床、棉被和衛生設施,目前借宿於此的無家可歸者約有三十人, 包括意大利人和外國人……每個客人都有志工照應,協助他們滿足物質和健康所需。

無疑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環境和制肘,梵蒂岡能做到的, 我們未必可以全盤效法,但是與社區連在一起,彼此休戚與共, 關懷愛護, 這方向應該是一致的! 也是我們應該努力走向的目標!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