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晉鐸十周年

期數
3663
刊登日期
2014.05.02
作者
葉定國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5 月 04 日

已故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第21 節提及:「司鐸因聖秩聖事而與基督司祭相似,作為基督元首的職責、主教聖秩的合作者,以建樹基督整個身體──教會。固然,司鐸一如所有信徒,經過洗禮的祝聖,已經接受了偉大的召叫與恩寵。藉此恩寵,司鐸為天主子民服務時,能有效地步向基督的成全,同時也能以基督的聖德,來醫治自己人性的弱點。」今年是我晉鐸十周年,讓我重新翻閱這本勸諭,反思自己的司鐸生命,漸漸地我發現在鐸職路上,天主召喚我答覆不同的使命,也透過不同的答覆,吸收不同的經驗。每一次對天主的答覆,都是堅決的重複「我願意!」這才是聖召吧!聖召的意思正是每一個人,用自己的生命來回應天主愛的呼喚。

十年的鐸職生活,相比年資較長的鐸兄,我看到自已的渺小和不足,亦看到有許多改善的空間。我會從神修、進修和牧民去反省。首先,我看到司鐸的神修生活與執行聖道、聖事及牧民工作是緊密聯繫。司鐸應該熟悉天主的聖言,並以謙遜及祈禱的心接近聖言,使聖言滲透心內, 成為福音的宣講者。聖言誦讀成了我每天的心靈良藥,特別在繁忙工作後,在靜默中讓我與天主建立深厚的親情,使我氣象一新,從而有力量去宣講和作見證。除了聖言之外,祈禱的最高峰是聖體聖事, 這聖事是我們的逾越和生命之糧,是整個靈修生活的關鍵。神師提醒我在每天舉行感恩聖祭時,要以自我奉獻的態度,將自己的犧牲與基督在聖體內的奉獻連合在一起,這樣才了解舉行聖事時 「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的價值。

第二是司鐸的延續培育。隨著時代及科技不斷進步,司鐸需要與社會的腳步並駕齊驅,只有藉信仰知識的培育,才能達到信仰成熟的境界。香港天主教教區定期為司鐸舉辦退省、學習日、三三三司鐸聚會等,都有助司鐸忠於教會訓導及職務。感謝教區在五年前,給我機會修讀教會法律課程,我體會到除學識增長外,亦給我在人性、精神及牧靈方面得到和諧的整合。特別是處理離婚再婚的個案中,與求助者的交談,讓我親嚐人間的苦痛、焦慮和孤單的感覺。這點幫助我、培育我對人的敏感度,為能明確地了解他們的需要,盡力在教會婚姻法庭協助他們,給予求助者一點希望和喜悅。正如伯多祿說: 「各人應依照自己所領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做天主各種恩寵的管理員。」(伯前四10 ) 

第三是牧民工作。十年司鐸的路, 我曾服務過五個堂區。教友們會覺得教區調動神父太密太快,但為我來說,司鐸職務的履行,是愛的職務。除了服從主教外,派遣到不同的堂區,其實是一個新的學習機會,可以理解每個堂區的管理模式,從而吸收牧民經驗,去牧養天主的子民。另一方面,讓牧者認識多些信友,關心他們靈性生命的成長。耶穌說:「我還有別的羊,不屬於這一棧,我也要把他們領來,他們要聽我的聲音,所以這樣將只有一個羊棧,一個牧人。」(若十16 ) 堂區牧民工作雖然繁重,不過作為教區神父,堂區正是牧靈愛德的場所。我記得在修院時,院長時常提及聖職人員要有「牧靈愛德」,司鐸要心甘情願地按天主的旨意去服務。教宗解釋牧靈愛德的基本內涵是:「自我給予,效法基督把自我獻給教會。不只是我們所做的,而是我們的自我給予,顯示基督對他羊群的愛。牧靈愛德決定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方式,以及別人的關係。」《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第23 節。因此,牧者需要更大的愛心,服務堂區內的兄弟姐妹,視他們為一家人。

感謝天主的帶領和照顧,我願意繼續在司鐸道路上邁進,再闖上第二個十年。

我需要大家為我祈禱,使我不懈怠地為自己的羊群服務,為使信望愛在人心中滋長。藉聖母的謙遜榜樣和代禱,時時保護教會內的聖召及司鐸的生活。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