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

期數
3809
刊登日期
2017.02.17
作者
凌君慧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2 月 19 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

深河。

最近,很多人在討論遠藤周作的《沉默》, 這些討論卻讓我想起作者的另一著作《深河》, 即印度的恆河。

剛來加爾各答的時候,對恆河沒有多大感覺,只覺得Howrah Bridge豪拉橋下的恆河支流Hoogly看上去很髒,實際上也很髒,不明白印度人為何每天忠誠地在恆河洗澡、洗衣、洗菜、洗所有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究竟他們是受聖河洗禮,還是以細菌洗禮?當我讀完《深河》,被它深深感動後,決定去書中描述的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親眼看看,本來準備遊三天,最後呆了八天,天天看恆河,看河上的日出日落,看靠著河的生活,體會河的生命。

恆河上的日出日落固然美,但最吸引我的, 卻是她的深—— 深不見底的愛,和她的闊——闊無邊際的包容。

《深河》一書中的主角大津,以一個天主教神父的身份來到恆河河畔,每天像印度教徒一樣纏著白布,背著以葬身恆河為終極願望的垂死者到河邊等待死亡的來臨。他說:「恆河無論是對伸出腐爛手指乞討的女性,或被殺的甘地總理都一樣不拒絕,接受每一個人的骨灰。」聖德蘭修女和她的修女們,不也是每天做著一樣的事,在垂死之家以愛照顧和陪伴不論出身不論宗教的臨終病人嗎? 

印度教徒,生要受恆河洗禮求祝福生命;死要葬身恆河求進入極樂。

在這深河內,生與死並存。

恆河,不但接納富人窮人,聖人罪人,活人死人,也接納一切生物死物,神像污物。人靠著恆河討生活,動物也靠著恆河而活。印度眾神的puja祭典後神像都歸於恆河,印度人丟棄的污物廢物最後也歸於恆河。

在這深河內,貧與富,美與醜,善與惡並存。

深河,猶如天主深不見底的愛,給予一切, 包容一切,救贖一切。

可是得救與否,在於信。

信德,也有如深河,人縱然軟弱有罪,透過自我覺醒和接納真我,必能挖深;以愛跟人和神建立關係,必能拉闊;必能挖到信德深河的心靈深處。

感謝主,闊無邊際的包容,深不見底的愛。

我祈求,我們都願意挖深拉闊信德的深河, 令救贖一切,成為可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