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那一朵百合花

期數
3810
刊登日期
2017.02.24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2 月 26 日 常年期第八主日

常年期第八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四十九 14 ﹣ 15 
答   唱:詠 62 
讀經二:格前四 1 ﹣ 5
福   音:瑪六 24 ﹣ 34 


 

它是一朵無名的花,也是一朵早已凋萎的野花。然而它流芳百世,況且仍有千千萬萬的它,代代繁衍於世上。每當我們見到它,特別是長在田間的野生百合,我們都會記得主耶穌這神來之筆,這個清新的比喻, 這個充滿生機的比喻,使我們又振奮精神,復燃希望與信心。

聖經歷史學者告訴我們,耶穌當時在山坡上所指的花, 很可能不是我們現在覺得必然的那個品種,尤其是經過現代農場大量人工培植,在花店作商品擺賣的那種百合(Lilium)。因為當時葛法翁似乎沒有那個品種的花,而且當地的土壤及氣候,也似乎不太適合我們所熟悉的這種百合在野外生長。很有可能「百合」是那個年代對一些綻放時呈現喇叭形狀的花之統稱,就像我們現在都把不同品種,卻貌似蘭花的植物冠以甚麼「君子蘭」、「劍蘭」甚至「虎尾蘭」一般。

不過那朵花是俗稱百合,還是真正屬於百合科,倒沒有太大關係。重要的是耶穌也是惜花之人,他人在山上,便留意到田野間的生態環境;並且聽起來像是很卽興,手到拿來用隨處可見的花鳥作比喻。可是那又不一定這麼理所當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這份清醒,在各種事物上聯想起與天主的關係,時時處處認出天主恩寵的臨現嗎? 

有些人自覺惜花,卻最愛把花採摘下來,放在瓶中自個「觀賞」,或是擺在供奉的地方,獻給神明。雖然花是從市場買來的,此舉也無可厚非,是虔敬的一種表達;但是耶穌的比喻實在亦提醒了我們,長於大自然的花朵,無論它開多久,有否給人看見,它已經用著整個生命去為主作證,讚頌祂的慈愛和恩典。如果說得擬人法一點,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可能最怕就是我們人類,造作地折下來,殘害了它們生命本有的自然過程,貪心地據為己有之餘,還硬說使它變得更有價值。

道在家中 聖言在野

雖然耶穌也不是透過這比喻講環保,但是可以從祂的說話裡聽出,祂對這個自己有份參與創造的世界,懷有一份尊重與欣賞。真的,祂甚至表示我們可以怎樣由身邊的一切取得靈感,向一草一木學習。事實上,除了在聖堂及聖體內,千萬不要忽略,道在家中,聖言在野。

耶穌培養門徒建立的生命觀,不只是一種處世哲學。祂都在強調,一切皆由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出發。創造我們的天主與我們的關係,就如母親與嬰兒般親密。「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會忘掉你啊?」(依四九15 )在此親密關係中,帶著赤子之心,可以放心信賴天父,如同嬰兒對母親的絕對信任和依恃一樣。乳嬰尋求母親的哺餵和保護,我們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瑪六33 ) 這份如母愛般的天國義德,能賜我們心靈的平安。

平安是人與生俱來之渴求。平安可以說有兩種:「在主內的平安」與及「在私心內的平安」。兩者之間,相差甚遠。哪一份平安才是恆久而真實兼可靠的呢?在私心內之平安所追求的,是符合自己要求與期望的滿足,於成功一剎那感覺舒服快樂。只是私心可以是一個無底深潭,以為到底著地了,卻又會心生另一份企圖和慾望。於是,在私心之苛索下,所謂的平安又給那股野心沖走,且受到隨之而來對未來的猜測和顧慮所牽制著,引發更多思緒籌謀,為避免計劃受阻,以保證目標必達,心想事成。這種在私心內的平安因此不能維持良久,概因很快流失之餘,使人又再次捲入擔憂、焦急與掛慮的狀態。這是假平安。

意料之外 充滿驚喜

那麼真平安會是怎樣的呢?我們都會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計劃周全之中,事情卻出大小岔子,不能照著精心安排進行; 相反地,未曾想過的事情,卻又出乎意料之外地發生,充滿著驚喜。在主內的平安,不是完全被動,聽天由命。有人會說: 「明明上主賜予了我們理智思考的能力,難道要浪費它,不好好使用它嗎?」那樣確是不對的。不過,沒有去理會除了自己作主之外,世界上還有各種變數,包括天主的安排在內,那樣更是糊塗不智。唯我獨尊的姿態,總會掀起紛爭,不和失睦。真平安必繫於天主,給予空間讓祂的旨意和計劃承行。只執著於達成個人期望與結果,只會為自己添上無謂的失望、難堪及激憤;為了得著假平安卻惹來真痛苦。

這正是耶穌說「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瑪六24 )的意思。那第二個主人,除了可能是錢財外,並非別人,就是自己,那個自我中心的「假我」。結果得不償失,自己成為暴虐自己的元凶,終日受貪婪假我的奴役,受盡憂心焦慮的嚇唬。還以為這是自愛,依附著假我為生,並且輕忽疏離了那第一位待我們如至親子女的天主,甚至恨祂不夠好,沒有把假我餵養得夠飽。

百合這個主題,在教會歷史與藝術裡站穩一定位置。它是清純、貞潔和簡樸的標記,因此不少聖人,如聖若瑟、聖安多尼、聖佳蘭、及多位童貞聖女之畫像或雕像,往往手持一支百合。它更常出現在聖堂彩色玻璃的裝飾圖案上。純白的百合更是瑪利亞的象徵徽號,聖納德(St. Bernard)稱聖母為「貞潔之百合」。在各幅「天使報喜」名畫內,亦常見描繪一束百合在中央,以歌頌她於聖潔無染中得賜童貞降孕。

從舊約各處都提及這田野的百合花,到耶穌於山中聖訓裡借花作喻,及至後世特別採用「復活百合」(Easter Lilies)作宗教意義之表達,我們都接收到一致連貫的信息:純真的信任, 安心的交託。信任愛己如乳嬰的天主,交託予生命的守護者天主。 

• 作者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