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每日誘惑

期數
3811
刊登日期
2017.03.03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3 月 05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甄選禮)(甲年讀經) 

讀經一:創二 7﹣9;三 1﹣7
答    唱:詠 51
讀經二:羅五 12-19
福    音:瑪四 1 ﹣11 


 

一年一度又來到四旬期。禮儀年的主調第二度轉用紫色,代表著傳統上「封齋」之提示。四旬期比將臨期漫長,四十這數字首先用於舊約中,象徵著誠心信恃上主的救援所度過的時光。天主恩許之實現,為人的經驗而言, 不是一朝一日速成。人也需要時間,讓自己了解這是甚麼樣的救恩,對自己的意義如何重大,並經歷考驗後,引發正確的動機, 準備迎接偉大奧蹟之發生。

除了是為每年慶祝復活節作準備的時間外,四旬期精神也是一種靈修生活態度,整年合用。有說隱修生活是終其一生不息的四旬期,此言非差;因為隱修生活本應天天都是守齋克己天。不過,若說它亦是不息的復活期呢?那倒也沒錯;因為隱修聖召是在見證著復活救恩所預許的,超越現世之永恆福樂,因此日日亦是讚美光榮主的日子。如此類推,隱修生活同時都可說是不息的將臨期、聖誕期、與及常年期。

時節助人活得豐盈

人不是為時期而過活,時期卻為了幫助人生活得更豐盈而設,使人的生命更完整及更平衡。事實上,將臨、聖誕、四旬、復活、常年,皆是主要的靈修生活氛圍。換句話說,生活的每一天皆需要醒寤,留意著任何聖言成為血肉之契機,並讓基督臨現人間之事,得以玉成。在此之間,又值得查察自己的軟弱和罪性,予以克制悔改,並信任基督在苦難之後,死而復活之光芒, 為世界帶來終極的希望與和平。不過這一切都不需要聲勢與悲壯,就簡簡單單的發生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這種靈修觀為所有基督徒其實也適用。隱修士與教友的普遍靈修觀本沒有差別,只是表達方式或程度不同而已。如今進入四旬期,此平衡點落在更側重默想基督的苦難那裡,以克己補贖的方式,調整自己過度的放縱,改善對於慎防誤入歧途的掉以輕心。四旬期「套餐」,一般包含領聖灰、守齋、告解、拜苦路, 再加上聽講座及做服務,更是功德圓滿。我們不妨先反問一下自己:「以上這些事,我喜歡做嗎?我做得心甘情願嗎?哪一個我心甘?又哪一個我不情願?」四旬期的行動,切莫理解成作些逆意之事,勉強而為算數。如果一直感到在難為中度過,那麼只會想四旬期快些完結,錯過了它本有的幫助。

誘惑的三種原型

耶穌也在曠野四十天,然後受魔鬼試探。祂的經歷和示範, 為我們有甚麼啟示?首先,魔鬼平常藏在哪裡?它像是消聲匿跡,卻經常在誘惑著我們,每日在我們本來處於單純狀態之時, 問我們很多問題:「如果⋯⋯?」「為何不⋯⋯?」「怎麼可能⋯⋯?」使我們從平安知足中挑起慾望。從原祖犯罪開始,牠施展毒計的模式已經現形。(創三4)亞當與厄娃跌倒後,原罪就像潛伏在靈魂內之病源,在免疫系統薄弱時活躍發病。

在原罪之陰影下,人很容易產生各種負面的傾向,比如不接受現實的傾向、不斷要證明自己的傾向、和自我分裂的傾向。於是魔鬼便有機可乘,無聲無色地已來到周圍,在耳邊囉嗦、作假設,甚至提出交易。我們在嘈雜忙碌中,一不留神已經不知不覺墮入圈套,再把心一橫犯罪。因此,我們都需要退到自己的曠野裡去,就是那擺脫繁瑣與牽慮,落得清心,檢視自己的空間。在那裡至少希望能像耶穌一樣,發現魔鬼移近,並且辨認出哪一句是牠的說話。

耶穌所受的三個試探,可說是誘惑的三種原型。魔鬼最擅長用激將法、離間法和收買法。牠看準人的弱點及傾向,直接攻擊耶穌。人怕被恥笑,視為不濟無能。是天主子嗎?難道沒有能力改變現實,在曠野中變出麪包來吃?耶穌擊退這種以「做」(doing)來證明自己的引誘。祂知道自己「是」(being)天主子而自在,接受身處荒蕪之現實,不用一時意氣行奇跡。

深層整合自己 迎接復活救恩

「天之驕子,父怎會捨得你摔死?除非⋯⋯原來天父不是你想像中那麼疼愛你!測試一下你們的關係吧,不然怎證實呢?」懷疑與測試是破壞一段關係的致命傷。耶穌表示對上主的信任和尊重,不受魔鬼慫恿,不願意要脅祂的父。祂更藉此提醒我們信眾,也小心處理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勿依附一些利己之奇跡,勿大小事情都任性地苛索天主給予標記和肯定,勿恃著天主的愛作無理要求,以不斷證明祂真的愛自己。那樣的話,天主對自己的愛是真,自己對祂的愛卻是假的。

魔鬼在技窮之際,也不怕露出其真面目,不再裝模作樣,直接擺明攻擊人的貪圖心,作出卑鄙的交易。人除了介意自己的能力及與天主的關係外,也有這種傾向,由世間上的地位、權勢和財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倚靠著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來肯定自己。為了達成這目的,不惜向惡勢力低頭,出賣自己,以求仗著邪力得享榮華富貴。此刻魔鬼的囂張,也使耶穌不禁義憤填膺, 把牠喝退下去。人如果明知對方是惡魔,卻跟牠交易,甚至甘心卑躬屈膝於其淫威下,擇惡而作,朋比為奸,不獨背叛了天主, 亦背叛了自己。結果只會終日活在自我割裂中,真我與假我在對抗,在良心和貪心之間反覆,每天受著不安與痛苦的煎熬。

所以,耶穌引用古經說:「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祂。」(瑪四10 )因為一切由我們與唯一的天主之關係開始。在這份關係裡,有愛有信任,我們從中肯定自己的價值。在這價值之肯定下,我們不必胡亂地做事情來證明自己。耶穌三退魔誘這段福音,提供了反省方向及材料,悔改皈依的原則,扶助我們更深層地整合自己,準備迎接復活奧蹟之救恩。

作者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