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眾所周知德國人工作效率快,「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 是他們一貫的生活態度。他們的準時觀念包括上班,也包括下班。但的確現代人工作量只會有增無減,尤其是在醫院內,每天病人的情況也不一樣,家屬提出的要求也千變萬化,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所有工作,為前線的醫護人員來說是有份無形的壓力。
壓力,的確是生活中最大的敵人。
我們香港人碰到壓力通常是會怎樣做? 在地少人多的香港,空間有限的生活,打機成為我們減壓的一個常見途徑。 不論是八歲或是八十歲,在手機中, 少不免都有麻雀, candy crash,Pokemon。透過電玩,把我們從辛勞的工作環境抽離,成為我們減壓抒發情緒的一個主要途徑。
那德國人呢? 網絡沒有香港這麼發達,電子產品也不及我們先進,吸煙,飲咖啡,喝酒成為他們減壓的主要途徑, 當中以吸煙最為普遍。
德國政府規定每四小時的工作中必須給予半小時的休息。德文叫Pause。Pause是他們生活文化。不論你是全職,兼職, 半職,醫護人員,文職人員, 在工作的時間中總會聽到 Pause。他們不會連續坐在電腦前整天, 或毫不間斷勞動工作。例如我一天工作八小時, pause 的時間會和同事一起吃早餐。飽肚後就會成群結隊一起走到露台邊吸煙吹水。
在Pause以外的時間,當醫護人員一旦碰到難題,遇上壓力,很多時間他們需要清靜的頭腦,這時候你會看到他們在露台呼吸「新鮮的空氣」。
別以為他們抽煙是扮型。 他們在抽煙的時間內,請你不要打擾他們。即使有工作電話,同事們都要求對方稍後再致電。這是一份尊重。他們會靜靜的去思考,減減壓,再重回原本的崗位努力工作。
根據最新的報導,德國人的吸煙率高達二十五至三十百分比,(個人相信應該是多於一半)不同省份對室內禁煙都有不同指引 。這個指引以西伐利亞省(即埃森區)內最為嚴厲。縱使各省各地已推出室內禁煙的管制,但德國人的吸煙率從沒減少過。
在德國購買吸煙包並不便宜,平均歐羅六元至十元一包不等。以我接觸的同事為例, 平均每兩天需要購買一包新煙。每個月在香煙的消費大概是歐羅一百五十至二百元。
有時候吸煙也成為他們成群結隊「埋堆」的一個媒介。在中學在大學在辦公室,只要你是煙民,便不難融入政治小圈子中「善用抽煙打交道是常識吧」——我的一位同事這樣說:「連『老油條』也會特別關照你 ! 」。從傾談中得知大部份同事大概十四至十六歲開始吸煙,起初是因為朋輩鼓勵因而嘗試,嘗試後變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到底如何面對壓力才是令人健康身心暢快的做法?
•寄自埃森╲作者為香港教區青年,現於埃森參加交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