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青年文化及 網上青年外展服務發展
多變及快速擴散的網絡文化, 時刻都與本地青年有多種互動。青少年在這些網絡文化影響下,被加強負面自我形象及負面情緒,更有些青年變得社交能力薄弱及失去自我認同的能力。
他們是誰?
(一)以負面字詞來形容自己: 一些網絡字詞,其實意味深長,例如「肥」、「矮」、「毒」、「A0」( 「A 0 」意指未曾與異性交往, 「A」指Available,單身意思,「0」指拍拖的次數,意味自己是典形失敗例子,現在失敗,將來亦不會成功, 反映單身男女是失敗的一群)等字詞,網上有不少青年常以這些字詞形容自己,他們往往將自己的成就與外表聯繫,認為因自身外表不吸引,前途必會盡毀。
( 二) 社交網絡薄弱: 我們不難發現一些青年會於社交媒體上發佈「乞求生日快樂」,甚至有些青年表示討厭大時大節,如聖誕節、中秋節等,與大時大節的Facebook、Instagram上都滿佈歡樂的合照,形成強烈對比。
(三)渴望認同感:「讚」是網絡上的一種認同,有時不一定值得讚才按「讚」,可能只是表示關注。有些年青人會發佈一些負面情緒字詞, 甚至自殘的照片,希望獲得其他人的關注及認同。當獲得關注後,他們會不自覺發佈更多負面情緒及行為,以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
(四)另類價值觀:一些網絡文化直接衝擊青年人的思想及價值觀。例如「魚蛋論」及「認真你便輸」, 前者意指「我無,別人都不可以有」的觀念,後者指做事不應太認真,若認真起來就會失敗。然而,青少年相當認同這些價值觀念。
面對這些情況,我們首要做的是進入他們的世界,明白他們的想法。懷著謙卑及不批判的態度是網上外展工作至為重要的。
網上外展是指社工會在主流社交網絡平台及討論區主動回覆青年所發佈的東西。同時亦主動發佈一些受青年關注的題材,吸引他們一同討論。亦會在節日舉辦一些線下活動吸引網絡青年參與,社會工作介入便可由線上帶到地上。
網上社工的機動性及敏感能力需要很強,因為網絡世界變化萬千,即時回應是必需的。如上年度多次傳出學生自殺的消息,服務立即開設一條短期的網上情緒支援熱線,與青年分擔喜與憂。另外,近年流行透過社交媒體進行直播,社工們便隨即利用其功能主動於社交媒體與青年互動。
如大家想對這群年青人多點認識,多點關心。首先要以學習心態進入他們的網絡世界,對不同網絡文化多點掌握,更不要單純以媒體的報導為依歸。在這個網絡年代與年青人連結,必須學懂他們的話語,才可展開對話。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