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一個人的戰場 Remember

期數
3813
刊登日期
2017.03.17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3 月 19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安老院內,年邁的薛夫和麥斯皆是二戰時期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一天,麥斯找到當年的納粹軍官下落,原來對方改名換姓移居美國。由於麥斯行動不便,薛夫認為老伴已離世,了無牽掛,決定擔當「復仇使者」,帶著手槍離開院舍展開復仇旅程,幾經辛苦,終於跟當年殘暴不仁的納粹屠夫對質,然而真相卻非如薛夫所想⋯⋯ 

影片以復仇故事作經緯,同時側寫戰爭的遺恨和傷痛,特別是以希特拉為首的納粹德軍有計劃地滅絕猶太民族,將他們送到集中營去,受盡各種折磨,最終接近六百萬人被殺害,當中超過一百萬是兒童。二○○五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把每年一月廿七日定為大屠殺遇難者國際紀念日,因為一九四五年這一天,蘇聯軍隊解放了奧斯維辛——比克瑙(波蘭)最大的納粹死亡集中營。

這齣看似平凡的復仇故事其實絕不簡單, 男主角薛夫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 認知障礙),記憶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正是故事的關鍵所在。影片英文原名Re m e m b er,解作「記得」,正好譬喻劇中兩位長者執著於戰爭滅族的慘痛經歷,銘記仇恨矢志報復,最終令他倆走進無可挽回的悲劇。

醫學研究指出,常懷仇恨的負面情緒令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抑鬱、憤怒和哀傷可以導致失眠,影響食慾,最終影響健康。

當然,要真正做到寬恕並不容易,特別是當對方一次又一次犯錯傷害自己,我們應否寬恕對方?瑪竇福音十八章廿一節,伯多祿問耶穌:「寬恕對方七次夠嗎?」耶穌回答「七十個七次」。這句說話不是單純按字面解釋的數學運算,而是一個比喻:勉勵我們效法天主的無限仁慈,學習寬恕的德行。天主不會給我們設立寬恕的限額,只要我們誠心悔改,便能獲得寬恕。耶穌基督為了救贖我們,降生成人, 最後更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亡,以寬赦人類的罪過,使我們得救。

《天主經》中的經文「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亦指出,我們先要寬恕那些得罪了我們的人,然後才求天主寬恕自己的過失,因為當我們心裡存有仇恨時, 心目皆被掩蓋,無法接受天主的寬恕和愛,無法取得心靈上的平安。

本片為二○一六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獎候選電影。

問題研習: 

  1. 你對於劇中薛夫和麥斯的行為有甚麼看法? 為甚麼? 
  2. 你做錯事後,試過鼓起勇氣請求別人寬恕嗎?結果怎樣? 
  3. 假如別人得罪了你,你願意原諒對方嗎?為甚麼? 
  4. 你對於「以暴易暴」、「以牙還牙」的處事方法有甚麼看法? 

參考資料: 
大屠殺與聯合國外展方案 www.un.org/zh/holocaustremembrance/index.shtml 

------------------------------------------------------------------------------------------------------------------------------------------------------------------------

英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95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