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解讀民主
有說理性時代是以頭倒立的世代,人們最愛把心儀的理念製作成無懈可擊的理論甚至公式,歷史和現實中發生的一切,都得給放進各式各樣的理論去量度, 自證存在的理由。而民主便是人們近來說得最多的一個題目。不過, 像許多高大威猛的漂亮言辭一樣, 若把它放回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軌跡去考察,不作無益的抽象概念演繹,問題也許反而容易理解得多。
民主最初顯然是希臘人的發明。希臘本土約等於中國一個省般大小,居民不超過一百萬,分為許多星羅棋布的城邦,最大的城邦雅典也不過十多萬人。其他城邦則數萬人至數千人不等。柏拉圖說過理想的城邦最好在五千人口上下,亞里士多德則說城邦人口最好以彼此都互相認識為限。在當時的希臘人看來,小國寡民才是實行民主的最佳條件,幅員廣大未必是好事。
希臘半島多山而貧瘠,土地呈紅色,鐵質多,雨水少,河流也經常乾涸,群山之間平坦地帶甚少, 可耕種的農地不多。本土生產的糧食常不夠吃,內陸也交通不便,居民便唯有在海上討生活。雅典屬伊奧尼亞人,所在的阿提卡地區,被稱為「希臘的希臘」,即希臘本土中最富希臘精神之地,卻得益於阿提卡的貧瘠。因為貧瘠而沒有甚麼可爭的,少了許多政治動盪,人們都愛逃到這兒定居,結果人口反而逐漸增加。但希臘全境從沒有統一, 最強盛時的雅典帝國是邦聯,雅典只是盟主。各個城邦都有各別的歷史和政經習俗。因為人口不多,地域也不大,眾人之事便成了大家的事。而各城邦無論政制如何,公民大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都不喜歡君主獨裁。沿海的城邦長期生活於海洋文化,習慣了自主與自由,思想必然開放活躍。因為商業發達,甚麼事情都講契約和法律,於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常要靠爭辯來保衛自己的權益。古代世界的主流是君主專制,希臘雅典卻保留石器時代的直接民主,並發展成為影響現代人民主觀念極深遠的民主政治體制。
蘇格拉底顯然是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智性人物。他所處的是封閉社會正在崩潰,開放社會正在形成的世界。封閉社會的信條是部族便是一切,個人甚麼也不是,一切只能指望君主恩賜。雅典的宿敵斯巴達就是這麼一個堅持部族長老說了算,全民皆兵的老式尚武社會。開放社會的信條是個人最重要,要相信人類的理性,讓所有公民發揮管治的聰明才智,防止社會的公僕變成社會的主人。於是,雅典的民主成了一場開放社會的實驗:民主的基礎是對於理性的信念。所謂愛國也不是盲目的,不過是出於正義的自豪感。蘇格拉底寧死不離開雅典,其實是個很自然的選擇:他愛雅典,並非因他在那兒出生,更不是把雅典當作父母,是因為雅典的民主制度讓公民自由平等,除它之外,其他城邦沒有像雅典一樣的表達自由和寬容精神。民主自由是提供他哲學活動的前提, 逃離雅典,也許他可以生存,但等於離開了水的魚,不可能繼續他的使命。透過他睿智的評論和在當時的取態,我們可以對民主多幾分真切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