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樞機讓教徒領導堂區 反對合併回應聖召短缺
德國慕尼黑總教區馬克思樞機(Reinhard Marx)宣布一系列計劃,容許教友領導沒有司鐸的堂區。
此舉反映了他大力反對因司鐸人數日益減少而愈加常見地把堂區合併或「群集」的做法。
這位六十三歲樞機是教宗方濟各的得力助手兼顧問。
他最近跟慕尼黑教區議會——該教區最重要的教友團體——的一百八十名成員說道,為著確保教會在本地的臨在,保存個別堂區十分重要。
秋季試行教友領導模式
樞機在三月十八日的全體會議中發言,指總教區將會在秋季試行新的堂區領導模式。具體而言,全職和義務的教友將接管堂區。
他重申他確信透過群集堂區並建立比現有堂區更大的實體,並非正途。
這個行動重要之處在於馬克思樞機是教宗九名樞機諮議會成員之一, 並且是梵蒂岡的經濟委員會協調人。
樞機說: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在教會中的大變動。」
樞機憶述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65)《司鐸職務與生活》法令所說的, 「所有信徒都成了司祭」, 指出就這一點而言,並非所有可能的方案都被考慮過。
樞機說,「數以千計的教友讓我明白到,他們願意付出時間協助牧養自己的堂區。」他補充,現在我們需要更仔細看這些堂區教友的召叫與承擔。
馬克思指出,在德國目前的情況下,各堂區需要重組。他續指,今年慕尼黑總教區晉鐸的人選只有一個。
故此,除了重組堂區, 現有晉鐸準則也應一併討論。他說,這包括對已婚並證明有德行(viri probati)的男性授予職務的可能。
不過, 馬克思樞機承認,在教宗最近與德國《時代》週刊提及這個可能時, 教宗所想到的並非德國。
他認為在選擇了地點並推舉了教友領導團體後,輔理主教及副主教與有關地區的堂區成員,一起討論堂區架構及組織亦很重要。每個計劃皆會有所陪伴並定期思考去完善它。
試驗計劃其實是建基於總教區二○一三年的牧民計劃——「從社會人口角度看地方教會的改變與挑戰」。它說明堂區應在未來集中注意以下六點:一,基於將來會有更多的外來人口,尤其是年輕移民,堂區該注重移民人口, 不封閉於既有社群,讓人們有回家的感覺; 二, 為了接觸並歡迎新成員, 堂區應設立聯絡點; 三,牧靈工作的福傳化,意指重複解釋「我們信甚麼, 我們做甚麼,我們為何及如何做」;四,調整並對教會語言加以現代化,以便使之能更易理解;五,建立獨身人士的特別牧養職務;六, 建立少年及青年成人的特別牧養職務。
在他二○一六年的《牧靈活動指引》中,馬克思樞機提醒總教區的神父,牧靈工作的關鍵在於讓處於物質和靈性需要的人們有「清楚的選擇」。
來源:《十字架報國際版》/天亞社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