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擁抱中的溫柔
有次在堂區舉辦講座, 介紹教宗方濟各的《愛的喜樂》勸諭時, 我問席間的夫婦,「對於溫柔這名詞,是否很陌生?你們最近感到對方的溫柔是甚麼時候?」他們只是一笑。可能這名詞在老夫老妻間已近乎絕跡了,教宗方濟各在這勸諭中嘆息「愛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德行:『溫柔』。但『溫柔』常在這個忙亂和膚淺的人際關係世界中常被忽略的」(愛的喜樂勸諭# 27 、28 )。
是的, 忙亂實在沒有機會讓人的生命沉澱,人缺乏欣賞和反省的空間,以致沒有追求生命的深度,反而滿足於感觀世界的刺激;人際關懷的建立,不在於深度的交流,只在尋求感覺的喜惡;這樣,「溫柔」就成為絕響。
我依稀在若望福音中看到耶穌⋯⋯當他們由年老到年幼,放下石頭離開時,只留下祂和那婦人; 在「我也不定你的罪」的一幕後,祂伸手把她從地上提起來,當婦人的手觸摸到耶穌的手時,她感到耶穌的溫柔,在被牽著的手, 傳遞到她的心中; 就在這時刻「耶穌召喚她更有尊嚴地生活」,唯有「溫柔」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尊嚴,讓她能站起來,接受過去,開展將來。
《愛的喜樂》勸諭藉著聖詠一三一篇把溫柔的圖像揭示出來:「母親與孩子間溫柔的關係;已餵哺的嬰孩緊挨著母親,母親把嬰孩抱在懷中」(勸諭# 28 )。母子之間不需要語言,沒有說話,只有輕歌吟詠伴著嬰孩安睡;母親感到嬰兒的溫暖,嬰兒也在安全中享受那溫柔;彼此之間只有現在,時間為他們而言是沒有意義,那一刻正是永恆。今天電子產品奪去了人間的溫柔,被吸引在虛擬的世界中追尋人際關係,新鮮刺激取代關懷體貼的溫柔,懷念輕歌吟詠陪伴安睡的一幕⋯⋯。
每個家庭以納匝肋聖家為典範,不在其安寧和諧,卻在於其「日常生活有其勞苦,甚至遇上惡夢般的經歷⋯⋯一如瑪利亞,家庭也蒙召不論環境順逆, 也要懷著勇氣和平安,面對各種挑戰, 並把天主成就的大事默存心中」(勸諭# 30 )。
好一句「將天主成就的大事默存心中」,這是每個基督化公教家庭的典範,「家庭是託付給一男一女和他們子女,讓他們共融結合、肖似聖父、聖子、聖神的關係」。家庭生活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在他們身上體驗到「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的實現。
在《愛的喜樂》勸諭中家庭被形容為「奧秘」(勸諭# 31 )。既然「家庭是奧秘」,而奧秘是天主的屬性;所以每人應懷著極大的熱忱和尊重家庭, 發掘這「奧秘」—— 即家庭—— 內容的廣闊高深;體驗在這「奧秘」中,天主的「溫柔」:「是我用仁慈的繩索, 愛情的帶子牽著他們,我對他們有如高舉嬰兒到自己面頰的慈親,俯身餵養他們。」(歐十一4)所以基督徒家庭的宏願就是在地上建立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