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郭得勝中學三十周年 發展資優教育 推動科技教育
(本報訊)天主教郭得勝中學本年慶祝創校三十周年,校長韓思騁表示,多年來校方為學生提供的資優教育融入校訓「忠恕誠明」精神:培養學生盡己所能、愛人如己、尋求真理、善用智慧,「學生以才能幫助他人,正好回應天主教的辦學精神」。
該校於一九八七年創立,早年已設立資優教育組,為具備發展潛能的學生提供具系統性及策略性的拔尖課程訓練,課程設有機械人實驗、科學發明、中文辯論、劇場教育、體操隊等。
近兩年學校新增科技方面的資優教育,本學年設立「電子學習小組」,小組計劃向全校學生推動與科學和科技相關的資優教育,其中與教育局合作發展校本的科技與科學教育(STEAM),並於明年九月實施。該計劃為初中新推課程(Inno- Master),全年共二十節課,融入科學、電腦與科技、工藝設計與編程、藝術以及數理等學科進行科研。
目前全校七百五十位學生中, 約七分一正接受第二或第三層的資優教育(即揀選部份具潛能的學生加強培訓),其中參與機械人實驗及科學組的學生分享接受資優教育的經驗時均指出,培訓有助提升創意與解難力;反覆進行實驗能培養耐性;而學習過程中見證著作品的誕生,加強自信心與滿足感。
參與機械人實驗的中五生顏維陞形容,製作機械人時各個細節也要小心處理,稍有偏差便會出錯。他與另一中四生李建源和黃敬皓曾合力製作水底機械人,每天也留校近四小時研究,研發期間經歷逾百次的改良, 他們表示過程雖有苦有樂,但卻很享受解難過程。
參與科學組的中三生陳永如和郭禧怡三月參與校外科學比賽,以研究環保酵素能否達到去油污或驅蚊等功效,並自創去油污實驗。郭禧怡表示,科研實證肯定環保酵素功效,能增加說服力去鼓勵公眾使用並減少用洗潔精,為環保出力。
談及資優教育的發展,校長韓思騁說:「新課程(Inno-Master) 培養學生運用創意思維、解難能力以及善用發明成果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STEAM教育統籌主任陳志強指出,Inno-Master課程以「創新」和「科技」為初中生提供科研空間,發掘優才。例如教授使用電子積木,學生再附加創意構想出無障礙設施或節能產品,如融入宗教元素製作懸浮半空的「再生諾厄方舟」,當中包括學習浮力、立體打印、雷射切割及再生能源等應用。
兩年前該校獲教育局批准租用額外校舍以發展資優教育,面積約為現有校舍的三份一,包括加建黑盒劇場、機械人實驗室、科學發明室、資優培訓中心等。
韓校長認為現今科技發展迅速,故期望有更多學生能夠接觸科技教育,「讓學生從中享受學習過程,並透過科研展現對社會關愛, 發明更多惠及社會的創新科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