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人類發展與社會公義
筆者很榮幸於四月初有機會到梵蒂岡參與慶祝《民族發展》通諭頒佈五十週年、題為「人類整體發展」的研討會,聆聽多位講者和專家的演講和分享,對如何結合信仰、服務和社會正義方面,多了一些思考。
教宗保祿六世發表這篇通諭那一年,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成立,十年後香港教區也成立了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這些都是當時教會對時代的回應,雖然通諭已頒佈五十年,但筆者在研討會上聽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講者分享,其實我們人類對自己、對自然、對社會,還是有很多問題,有很多地方要謙虛地學習和改進。發言的講者中有特別談及和分享關於人權、社會公義等議題,令我反省現在我們香港、中國和亞洲的情況。
來自中非共和國和擔任一間教會醫院院長的Bernard Kinvi神父說,即使明知會身犯險境,但出於人道關懷,他多次冒險和軍人談判,成功保護數以百計的伊斯蘭教徒逃過被屠殺的厄運。在亞洲的一些地方,如阿富汗和斯里蘭卡,也曾是多年處於戰火之中,我們身處和平的地方,很多時候都會忘記或忽略仍有不少人民不幸地生活在戰亂中,需要我們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另一位來自印度的Varghese Theckanath修士,長年關注兒童權利、女性權利和貧窮等議題,並因為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他積極參與推動跨宗教的交流,不強行說宗教信仰的所謂正統性,以開放的態度交流和探討這些議題,是互相尊重的表現。我們在香港關注各種人權議題的時候,又是否也能持開放的態度?在香港教會探討社會正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如這位修士這樣,持開放的態度和不同意見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否則只認為「真理」在自己這邊,無法做到互相尊重,更別說交流。
至於在中國的情況,由於欠缺言論自由,在中國境內往往很難在公開的平台看到點出核心的討論,批評政府因施政不良而導致各種社會公義問題,很容易會被標籤為「反政府」而招致各種形式的打壓。因此,中國教會在發展和社會公義的問題上,只能看到服務和救災的面向,對社會公義的討論實難以實行。
主持這次研討會的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圖爾克森樞機和到來祝賀的教宗方濟各,分別都提及《民族發展》通諭中關於人類在個人和團體層面的融合,不同民族的融合,以及以友愛的義務來尋求正確的方式分享我們的所有,達至公義與和平。我們身處的社會,比較五十年前這通諭頒佈的年代,面對最迫切的問題或許有所不同,但積極關注和探討社會公義的議題,絕對是對人類整體發展重要的一部份。服務讓我們關懷弱小,為社會公義發聲讓我們作信仰的見證。
•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