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沉默》的反思

期數
3822
刊登日期
2017.05.19
作者
李健康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5 月 21 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電影《沉默》以日本初期教會受迫害為背景,展示兩個截然不同的回應:有為持守信仰而致命的信徒,也有最終結婚生子的傳教士。原著小說和影片沒有判斷誰是誰非,留待觀眾探究。

以史鑑今,常有助思考。以色列人也曾受到信仰迫害,當然會有人妥協,但聖經只推崇忠貞的信徒。在《瑪加伯下編》第七章,詳述兄弟七人及其母親的抉擇。他們寧可被割下舌頭、剝去頭皮、斷掉四肢,最後死在熱鍋裡,也不背叛信仰;深知道忍受短暫痛苦,便可換來永恆的生命。做母親的,也不因兒子受苦痛而動搖,反而語多鼓勵。

耶穌在十字架上最記掛的可能就是他的母親,若站在十字架旁的聖母,因跟隨他而性命受威脅,他會從十字架下來施以援手嗎?我想不會,他不會因聖母受利劍刺透,而放棄其救世使命。

初期教會也曾遭受長達二、三百年的大小迫害,皆因羅馬凱撒不單是帝國的君王,更被視若神明,臣民均須向他叩拜。基督徒因信仰的緣故,只欽崇一天主,不膜拜凱撒,這被視為對帝國不忠,所以受到迫害,不少信徒因而致命。然而迫害並沒有消滅教會,致命聖人的血卻成為有力的見證,讓基督信仰最終得以在羅馬帝國廣泛傳揚。

今天在日本的天主教教會也許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團體,傳教方面也許仍有不少限制,但至少她能與普世教會完全共融,能自主其發展方向。這成果,也許是日本戰敗所致,但還有賴不少教會中人默默耕耘。

中國教友看《沉默》,容易聯想到中國教會。今日的中國沒有「凱撒」,但「國家」和「黨」凌駕一切。相信無論是「地上」或「地下」教會中人,也在默默地努力,力保信仰價值,以至天主本身,不會淪於國家和黨之下。天主聖神是真理之神,且道大而不相悖,祂定能帶領中國教會走出困局,並將大家團結在真理之內。

伯多祿曾三次背主,他在今日的讀經提醒我們「要保持純潔的良心」,也許正是他「過來人」的經驗。讓我們多為建設中國教會的人士祈禱,願聖神保守其良心純潔,不會因人性軟弱或驕傲,而不自覺地為自己製造藉口,欺騙良心, 陷於誘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