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默禱的期待.期待的默禱

期數
3822
刊登日期
2017.05.19
作者
伍維烈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5 月 21 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貧道是個急性子的人,雖然在操練了差不多十年的默觀祈禱後,情況有明顯的改善,但骨子裡仍是個性急的人。老實說,我察覺到自己,經過默禱的練習,我放慢了腳步,說話節奏慢了, 連洗碗時也沒有那麼馬虎。(不過,兄弟們笑說這是中年危機所引起,其實是否在嘲諷我有點兒「老油條」?)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WCCM)的文之光神父(Laurence Freeman, OSB)所提倡的基督徒默禱,是若望.邁恩神父(John Main, OSB)所重新發現的,就是在安定、安靜及簡樸中,在心中不斷忠心地、專心地、愛心地重覆一句祈禱短句。會祖方濟也有類似的祈禱,他把「我的天主、我的萬有」不斷重覆。我在接觸了這默禱的方法後,感到很適合自己,既然修會要求弟兄們每日都要作最少半小時的心禱,我就索性把它融入在每天的靈修中,用的就是方濟的八字短句,每天在黃昏晚禱前,先作三十分鐘默禱。(基督徒默禱運動鼓勵大家,每天作兩次,清晨一次、傍晚一次,每次三十分鐘,但早上為我太困難了⋯⋯) 

培養了這個默禱習慣後,在任何的期待事情發生的機會,諸如在繁忙時間上不到地鐵列車時、在購物或銀行等候櫃台服務時、或在候機室等待登機的召集時,我都會嘗試不作低頭族在滑手機,而心中默念「我的天主、我的萬有」。雖然,這些默念短句,不是正式的默禱,但讓我有數分鐘把無聊虛度光陰化作片刻的舉心向上。

回想修習默禱之初,心中都會有意無意地期待著一些事情在默禱過程中發生,比如看見耶穌顯現、感到平安、聽到天使歌聲、見到神光四射等等。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不論是默禱也好, 或是任何的靈修操練也好,都不用期待有甚麼東西會發生,因為根本不會。作基督徒的唯一期待,就是期待基督的再來,正如在彌撒中信德的奧蹟中所宣告的。作每次的默禱,都需要懷著這份希望,不過不用在默禱過程中思考這些道理, 只要盡情投入在此時基督的臨在,便是最好對將來臨在的期待。

個人在默禱了一段時間,有鑑於九龍區一直都沒有粵語的默禱小組,所以在院長的同意下, 在方濟會院就開始了一個默禱小組。參加的弟兄姊妹,雖然都是實踐這同一的祈禱方式,但都會各自有不同的原因,所以不少人都期待對這個雙週才一次的默禱聚會。其實,每天默禱才是應該培養的習慣。為感到默禱對生活有幫助的人來說,都可以期待每天一次(或兩次)默禱時刻的來臨,因為可以不用花心機去以圖像、作思考、想像、推理,純粹地奉獻自己與主相偕。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