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 開朗
我們都有一種渴望,就是別人能了解自己。從了解而接納,因接納而愛,被愛與愛是人成長最重要的關鍵。成為一位人格成熟的人, 自己感到幸福,也給別人幸福,這就會感到:不枉此生!這才是幸福的生命!
如何進至這幸福之境,是以坦誠和開朗作前導,坦誠的人光明磊落,沒有害人之心,也無嫌人之語。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表明一位坦誠的君子,心中無詭詐,凡事向好處看, 充滿正能量,是位人人樂意結交的好朋友。
怎樣才能成為坦蕩蕩的君子呢?首先,要從開朗培育孩子,開始是讓孩子,自己打開自己內心的隱密處,不怕別人(父母﹑師長﹑好朋友)進入自己的禁區,即不怕與信任的人真實相遇,敢於把自己真實的一面,以開放的態度,如晴朗的天空般, 讓自己經驗到相遇的奧秘,而樂意打開自己,且甘願為對方開放自己,打開內心讓對方踏進心門,我們才能與人相遇,使對方看見藏在你心深處的看法和感受,這是一個很美妙的相遇過程。
憶兒時,有一段與母親相遇的往事,使我刻骨銘心:六十年前, 我仍是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因家窮沒法進學校讀書,每天倚欄遙望一班班幸福的孩子,背著書包,穿戴整齊的校服,開開心心地上學。自己卻是個失學兒,不禁對父母有些埋怨,直到有一天早上,媽媽背著三弟,拖著我的手急急起程,並告訴我:「我帶你去報名,你可以返學了!」我聽到這個好消息,心中雀躍之情,流露在臉上,笑得很開朗!到了一間新校旁,已有一條人龍,我們在排隊等候報名時,媽卻刻意去問一位剛報了名,步出學校的太太:「師奶,請問報名費要多少錢呢?」那女士滿面笑容的回答:「這是一間新的天主教學校, 聞說教育一流,但收費十分便宜, 我女兒讀小一,學費、書簿、連漂亮的校服,合共只付五十七元,真是太好了!」
她說到銀碼時,母親面色一沉,接著拖著我離開,我急忙哭著問:「媽!快輪到我們了,為甚麼要走呢?你不想我讀書嗎?」我心中的怨恨又浮上來了,可是母親帶著我一直走到附近的公園,解下弟弟,給他喝一點水。瞥見我淚流滿面,她也忍不住眼淚了,抱著我哭個不停。「媽!請告訴我,為甚麼不去報名,是不想讓我上學嗎?」我問,她不斷搖頭說:「人家有錢,五十七元就認為十分便宜,你看(她打開錢包),我們只有三十五元,你爸四日後才出糧, 我們這幾天就靠這些錢來生活,哪裡有交學費用的錢呢?」我抹乾淚水,點頭說:「媽,原諒我,我怪錯你了!」
從此,母女感情更深,相遇在坦誠,開朗地面對生活的貧困,愛就在此互動,我倆互相支持奮鬥, 走出一線生機,更闖出與幸福相遇的蹊徑,「坦誠信任與開朗互動」就成了我一生待人處事的態度,使我與幸福相隨不離!
•領孩子與幸福相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