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天文台研討會 探討黑洞與科學挑戰
(梵蒂岡電台訊)梵蒂岡天文台五月九至十二日舉辦科學研討會,探討比利時宇宙論學者萊瑪蒂神父(G. Lemaitre)的科學遺產,藉此鼓勵學者在宇宙學理論和觀測上交流。
研討會主題為「黑洞、引力波和時空奇點」,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霍夫特(G. Hooft)和彭羅斯(R. Penrose)以及來自全世界的科學家出席會議。
萊瑪蒂神父 大爆炸理論之父
萊瑪蒂神父被公認為宇宙大爆炸理論之父,曾於一九六○至六六年擔任宗座科學院院長,這次研討會依循萊瑪蒂神父的理論,探討在大爆炸的瞬間、宇宙的終向, 以及現代宇宙論的局限。
聖座新聞室五月八日召開記者會,梵蒂岡天文台台長、行星科學家康索馬諾修士(G. J. Consolmagno)聯同該天文台宇宙論學者瓊蒂神父(G. Gionti)介紹該會議。
康索馬諾修士說, 梵蒂岡天文台一八九一年由教宗良十三世所創,「旨在向世界表明教會支持真正的科學。教會也因此必須掌握真正的科學」。修士期望這次研討會讓眾人了解到科學能振奮人心。
瓊蒂神父則回顧萊瑪蒂神父的貢獻,他說:「萊瑪蒂神父一九二七年發表關於宇宙大爆炸的重要論文,說明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解題中產生了新的宇宙論, 它導致星系的遠離。雖然如此,他是個非常虛心和謙遜的人,從不滿足於他這項重大的發現。」
記者會上,另外兩位意大利科學家亦從宇宙論角度分析黑洞現象和現代宇宙學的挑戰,並提議在科學界推動對話。
教會不應害怕科學發現
教宗方濟各五月十二日上午接見了出席梵蒂岡天文台會議的天文學家,表示教會不應害怕新的科學發現。
「面對無限的宇宙時間與空間,我們人類油然生出一種驚歎之情,體驗到自己的渺小。」教宗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我們可以說世界的永恆奧秘在於它的可理解性」。
教宗解釋道,這句話強調了「宇宙的存在和可知不是混亂或偶然的結果,而是源自天主的智慧。」教宗鼓勵梵蒂岡天文台要毫無畏懼地「堅持對真理的探索」。
教宗說:「我們永遠不應害怕真理,也不要躲在封閉的成見中,而要以完全的謙卑態度接納新的科學發現。當我們走向人類認知的前沿,我們就能真正體驗到上主,祂可以填滿我們的心。」
教宗指出,關於宇宙的議題,對科學和神學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他說,比利時宇宙學家萊瑪蒂神父為教會和科學研究留下巨大遺產。「萊瑪蒂蒙席擁有雙重身份,既是天主教神父也是宇宙學
家,他在科學與信仰之間懷著持續不斷的創造性張力, 始終堅定捍衛科學和神學領域之間明確的方法論區別, 把它們視為不同的職權範圍,並在自己的生活中把二者和諧地結合起來。這樣的區別早已體現在聖多瑪斯. 阿奎納身上,可以防止出現既損害科學又破壞信仰的短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