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神降臨活現修院建築 設計師盧曦然談製作經過

期數
3824
刊登日期
2017.06.02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6 月 04 日 五旬節主日

(本報特稿)本主日是聖神降臨節,位於黃竹坑的聖神修院亦剛於本年一月更新了一幅外牆壁畫,並以「聖神降臨」為其中主題。負責設計壁畫及工程項目的青年信徒盧曦然說,期望新壁畫能成為訪客的默想題材。

盧曦然去年十月與統籌重繪壁畫工程的葉慶華神父商討壁畫設計,本年一月中完成修院新壁畫。

從事室內設計的盧曦然早前對本報詳述製作過程時指出,與神父商討創作意念外,亦要兼顧把作品展示於戶外的可行性:設計須配合修院特色與建築風格,完成設計圖後亦需要物色專門繪畫外牆壁畫的公司,租借吊臂、在外牆搭建流動高空工作台等技術。

該壁畫位處修院內園,面向鴨脷洲大橋及香港仔避風塘,面積為八點一五米乘六點三五米。由於聖神修院具備歷史價值,院內聖堂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故須以鋁架工作台取代築棚,以保護建築物。

壁畫製作由外牆搭建工作台、草稿、上色等約花上一個月時間製作,四名藝術家包括盧曦然有份負責繪畫。

盧曦然說,要先由專人在牆身以一比一的比例畫上草稿,再在大概兩週內填色,而後段的兩星期即作重點修改。「我負責監控畫質,一旦發現顏色出界或線條不暢順,便會拍下照片再與藝術家商討,以便作出修訂」。

顏料方面則用上近二十種顏色,約五十多罐外牆乳膠漆及膠彩顏料(acrylic),背景色採用外牆乳膠漆,其餘均為膠彩,「因膠彩本身防水亦有多種顏色選擇,可使壁畫成品與設計繪圖更像真」。她指繪畫人像最難,要注意眼神和面部表情,她說要捉緊這神髓並不容易,亦是這次繪畫大型壁畫的挑戰。

她又指作品能兼顧美學與宗教,她舉例說圖中鴿子以彎線延伸四周火舌連貫整個圖像,「當我只認為此方式具美感之際,葉神父為圖畫解說為有如教會的不同肢體,展現於聖神之內,連為一體」。(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