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俯 瞰
嬰兒來到這世上,會瞪著明澄的眼珠,骨碌碌地看著這世界,全然不知等待著自家的是甚麼命運。如果你問我,世上甚麼聲音最好聽?我會馬上想起兒子小時候格格的笑聲。也許在每個父母的心頭,那真是純淨無染的天籟。但小人兒閱世愈深,便愈知來到的世界可半點也不純情,「純如鴿子」的笑聲便告消失,之後要學會的,恐怕便要加上一句「機警若蛇」了。現實可不是省油的燈,如前文所引的粵語流行曲亦有句云:「我要你架勢(威風八面),你梗(定然)一家富貴;我發起啷黎(一作「狼戾」,橫蠻無理地發脾氣),會將你墊屍底」……小孩雖年少,卻不是全天候保護在家的小貓小狗,人間的離合和升沉使每個人愈近成年便愈純真不再。都說國人(包括港人)勢利麻木,亦有說這是儒家長期意識形態霸權做成的腐惡,其實,孔孟之學頗能代表了國人自古保守務實的處世態度,它能直至現今仍牢牢盤踞在中國文化深層,是個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循環。我們還是少點怨天尤人吧!庸碌和鄉願,這是世上所有族群都難免俗的劣根性。德國哲人漢斯布魯門伯格把這傾向形容為「現實專制主義」:只要失卻真正的精神生活,人必是現實的奴隸,非但不敢越雷池半步,活得如豬如狗亦樂也融融。這也是每個世道的既得利益者、管治者及其扈從最樂於見到的。
但赤子之心,人皆有之。人天生就有正義感、同情心和同理心,人也總和動物有別,即使大多數人有奶便是娘, 始終會有人不甘苟活。在茹毛飲血的世道,各個族群至少還有神話甚至史詩來支撐人的精神嚮往,故事乍看都荒誕不經,卻內含正義、良知及人該嚮往的精神世界,給人的抉擇有掙脫現實專制主義掌控的可能性,宗教和哲學則來自更深層的思索。而語言和文字,即認知和描繪外在世界和人的內心世界的概念, 也在這背景上誕生和發展。文明讓我們有了許多不同的學說,讀這些仿如嬰孩開了明悟,在牙牙學說著他和前人都看到的和感到的。最後也出現了一些集人類思維經驗大成的人物,他們的著作澆灌了人類的思維之河,讓每個族群或時空的上下求索者不再孤獨,彼此聯成一體。我還記得年輕時讀黑格爾《邏輯學》的感覺。這書有兩個版本,一是《哲學全書》本即《大邏輯》,另一是後來濃縮並補進許多新見解的《小邏輯》。這位被時人稱為「哲學之王」的作者,試圖從存在的最簡單的概念「有」和「無」出發,一邊抽絲剝繭,一邊演繹推論,展開了概念如何由最原始的狀態化為最普遍的存在,甚或整個現象世界的旅程。讀完這書,仿佛從嬰兒看世界的段落一下子飛躍起來,有如能高翔在天的鷹,能俯瞰這充滿問號的世界。二千餘年來各家各派哲人的問號仿佛都給綜合起來,雖然還沒有答案,但起碼,你會知道我們面對的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