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敬畏

期數
3827
刊登日期
2017.06.23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6 月 25 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耶二十10﹣13
答    唱:詠 69
讀經二:羅五 12﹣15
福    音:瑪十 26﹣33 

本以為恐怖主義已是歷史陳跡。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及大規模戰害教訓,真的曾經相信不會再流行這種愚蠢瘋狂的血腥行為。唸書時期確實有過這樣想:「可幸自己沒有生於那些年代。」度過了世界大戰後大致上較為安定的數十年,個別國家之間的戰火及零星的恐襲事件,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廻響和強烈譴責。原來這看似是世界重視和平的共識,既不可靠亦不持久。在那些先進國家拚命發展的背後,表面上物質生活的繁榮,同時隱藏著精神上的負能量, 積存著怨恨與失望,潛伏兩三代後爆發出來,要求一次大規模償還。

近月來恐怖襲擊頻率之高,真令人心寒。更可怕的是我們可能會逐漸習慣這類新聞,除非有一天它發生在自己周圍吧。有人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無聲無色地展開了。只是到此時代,戰爭形式已經大不相同。不用正式宣戰,亦無指明攻打誰;反正已是一股以國自居的跨民族勢力。恐怖組織能夠吸引許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年青人,投奔旗下為它賣命,這現象真值得世人反思。

隨著全球化的方便,新的戰線範圍已不再是區域性的,而是擴散至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戰士不穿軍裝,攻擊的對象也不只是敵方部隊,而是一般平民百姓。不會與歒方對陣駁火,而是自殺式的打游擊戰,零散突然得防不勝防。過去戰爭仍有道德可談,現在好像退化回到野蠻獸性,不擇手段,要殺就殺,不僅無恥承認所為,更實況轉播兇殘處決人質影片。而全球各個強國像是束手無策,未能有效聯手對抗侵襲;因為可能個別暗裡也有同流合污,買賣軍火和情報,私相授受。

恐怖主義是一種手段。它本身並非持有某種意識型態的內容,卻被利用作為引起恐慌的反應,迫使別人因害怕而作出讓步和順服,以求達到其狂野目的,所以是種卑劣的勒索行為。其實採取恐怖活動的人,是對生命價值和仁愛美德有意識的。他們正是妄用人的憐憫同情之心與及對生命的愛惜,當作弱點來進攻,而非賞識它們的可貴,沒有讓這些價值觀充實自己的生命。恐怖分子更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曲解成為了虔誠信仰而作的犧牲,來掩飾濫殺無辜的罪行。 

積極的敬畏 有助人服從於天主

畏懼(fear)本是人之常情。自從亞當與厄娃犯罪,被逐出伊甸園以後, 畏懼之情亦是求生之本能,助人對周遭環境的危機提高警覺性。不過本來最原始及純真的畏懼狀態,是對天主的敬畏(fear of God)。「敬畏」是靈魂的態度,不只是心理的反應;是天主創世時給予的一份恩賜,使人保持著與祂適宜的關係。人除了經驗到天主的慈愛而聽取祂的話外,亦因為天主的全能偉大敬而生畏。這份積極性的敬畏,也可發揮提醒人服從天主之作用。

原祖犯罪就是出於驕傲,忘卻了敬畏天主,從而給魔鬼的化身乘虛而入, 引誘他們得逞。罪的產生現象往往都如此:一瞬間沒有讓神聖唯善之敬畏心約束自己,怎料換來卻是改變一生的活在畏懼之陰影下。此後他們便開始害怕起天主來。害怕面對天主,因為害怕天主的責罰,也害怕從此以後為求存活而必須面對的種種挑戰與威脅。

用崩壞了的敬畏所變成的畏懼, 來約束淺薄的理性和軟弱的意志,雖非最佳辦法,但至少能防止一些犯罪的機會。當然亦不能全靠著它。我們仍得注意不要讓這種恐懼心理控制了自己:甚麼都因害怕而做,或因害怕而不做。不然畏懼便取代天主,成了自己的主人。以天主為主,我們便成自由人;由畏懼作主,我們便成奴隸。

懼怕報應懲處和地獄永苦,雖是消極和被動,卻不失為一種動力,通過恩寵的光照下逐漸淨化,有望回復敬畏天主之情。這總比全無驚懼,大膽妄作非為好。魔鬼便是沒有半點敬畏之心, 也沒有任何畏懼之情。恐懼卻是牠喜歡和擅長採用之攻心戰術。事實上,世界上最卑鄙惡劣的恐怖主義者就是魔鬼本身。牠從原祖時代起,一直在擾攘人間,無孔不入地實施恐襲,隨時隨處威脅著我們內心的平安和信任,挑起我們的野心和慾望,使我們活在焦慮無助中,並在牠誘惑下成為惡性恐懼的宿主,受牠影響下把恐懼傳染開去。我們必須警醒,切勿習以為常,切勿受到奴役,成為生活圈中的恐怖施襲者。更不要中計,墮入恐懼的圈套裡,而變得退縮,放棄真理、仁愛及信仰,在委屈中就範。

回應魔鬼恐襲 敬畏天主乃良方

主耶穌在我們回歸常年期的時候, 勉勵我們回歸對靈魂健康有益的敬畏, 拒絕魔鬼的引誘和恐嚇,提防被魔鬼攻陷而慌亂沮喪。我們更得提防自己變成魔鬼的弟子,增添他人不必要的擔憂和驚恐,散播消暗陰沉的思緒,使人失去信心和希望。主耶穌也提示我們辨識真正畏懼所在,乃「靈魂的失落」,而非「肉身的損壞」(瑪十28 );應該關切屬於永恆的得失,而非目前的利害。回應恐怖分子攻擊最有尊嚴的方式,便是不為其引導之錯誤畏懼所打倒。反而如主耶穌所說,更要光明磊落地如常生活,繼續把福音的喜訊在「光天化日下報告」及「屋頂上宣揚」。(瑪十27 ) 回應魔鬼恐襲的良方,便是轉而敬畏天主。

「敬畏天主」是我們基督徒走在歸向天主的途中,其中一個基本原則。聖本篤視它為謙遜的第一級,使人更能活在真實,仰賴上主的慈恩。雖然有罪惡與死亡,有恐懼與威脅,但是「天主的恩寵,及那因耶穌基督一人的恩寵,所施與的恩惠,更要豐富地洋溢到大眾身上。」(羅五15 ) 

李達修神父乃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