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如果我是大地產商

期數
3827
刊登日期
2017.06.23
作者
關傑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6 月 25 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香港有很多富人是不爭的事實, 但貧富懸殊日趨嚴重亦愈來愈明顯。得悉香港私人飛機之多, 要在赤臘角機場升降,申請起碼要排期兩個星期;從經濟角度去看,興建第三條跑道是有需要的。環保人士強力反對一些基建工程是遠見,值得我們尊重;但泛民議員在議會的拉布劣習就不敢恭維了。香港納稅人辛辛苦苦賺回來的錢,不知多少因工程延誤而付諸流水,影響民生不在話下,更令不少工人失業及開工不足⋯⋯ 

如果我是大地產商,自己必須對社會有承擔。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固然幫我發達,但香港目前的房地產業已陷入瘋狂。政府只懂打自由經濟牌, 明明大陸資金有心來搗亂香港的金融, 仍然袖手旁觀,不敢抗拒來自北方的有錢朋友。決定廢除「租務管制」的特首最叫人失望。需知人的貪慾無窮,不用法律合理地去管制和約束,終於成了今天的亂局。已故星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深明大義,一方面要發展經濟,又要照顧民生;於是先以「組屋」解決了一般平民老百姓的安身居住問題。再以填海方式向地產商提供發展豪宅可以賺錢的機遇。這樣大家快樂,人人得益。雖然有人批評他老人家獨裁,不過這模式是當日東南亞地區「抗共」的最佳方法, 實在是「魚與熊掌」的抉擇。

如果我是大地產商,一定要帶頭做些改善香港住屋的情況,給年輕人多點鼓勵及希望。固然大前提是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造福社會。不論做善事或壞事,是有感染力的。有人肯行出第一步,其他行家朋友必然仿傚。反而是政府要主動配合,在基本建設上提供方便。比方有地產商肯捐地蓋房子,政府便有責任護航,掃除法律條文的障礙,並提供合適的交通配套, 這樣才會吸引市民入住,令小社區成形。雖然這個建議有些「天方夜談」,世上那有這麼慷慨的慈善家?美國可以有蓋茨,為何香港不可?人總要面對死亡,與期帶不走甚麼;留給子孫亦未必是好事;倒不如⋯⋯ 

可能有人會批評筆者,太理想和太宗教化了,上述道理還是留在聖堂內講合適。的確,我在主日彌撒有提這事,講多了, 人會入耳。香港社會多一位有良知的業主、地產商及企業家,前景便多一分希望。事實證明,政府通常沒有勇氣去改革,左顧右盼,結果成效不大。倒不如讓民間的善心宗教人士挑起這根擔子,給香港增加活力,幫中國政府明白宗教的正能量,對國家有益無害。有請中央政府官員放下執著,不要這麼害怕我們宗教人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