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一畫之差

期數
3828
刊登日期
2017.06.29
作者
秦思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02 日 常年期十三主日

有不少中文字的字形很近似,往往只是一畫之差。

以常見的「未」和「末」為例,兩個字各有五畫,五畫的次序都是「橫」「橫」「直」「撇」和「捺」。構成兩字不同的元素只在於第一橫畫和第二橫畫的長短。「未」的第一橫畫比第二橫畫短,而「末」的第一橫畫比第二橫畫長。

還有這樣子靠兩橫畫長短之差別來分辨字形嗎? 

有的。「土」和「士」便是。

今天的「玉」和「王」的字形雖近似, 但任何人都能指出,「玉」比「王」多了「一點」。可是這兩個字在古代並非靠這「一點」來作分別的。原來篆書的「王」和「玉」原本都是由一條直畫線串過三條橫畫線而構成,有點像今天細明體的「王」字。其不同之處是「玉」字中間的橫畫跟上下兩橫畫等距,而「王」字的中間橫畫則要靠近上面的橫畫,寫成「」。

為甚麼「王」字的中橫畫要靠近上橫畫呢?

原來「王」字這三筆橫畫,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宇宙間的天、人、地。代表「人」的中橫畫雖立足於大地上,但仍該上應天命,因而這代表「人」的橫畫(君王),便須親近上天和倚靠上天的訓示來治理天下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