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訪問意大利北部 紀念兩神父服務弱小

期數
3829
刊登日期
2017.07.07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09 日 中華諸聖及真福(殉道)

(綜合梵蒂岡電台╱亞洲新聞訊)教宗方濟各六月二十日訪問意大利北部,紀念兩位於二十世紀畢生服務貧窮弱小者的堂區神父,他們鼓勵教會神職走出堂區, 尋找亡羊。

教宗六月二十日到意大利克雷莫納(Cremona)的博佐洛(Bozzolo)堂區,其間先到馬普莫神父(Primo Mazzolari,又譯馬佐拉里) 墓前祈禱。這位學者神父曾撰寫有關聖方濟及真福紐曼樞機的著作;他既反對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的政權, 又時常佈道貧苦者境況。

馬普莫神父的言行曾在教會內引來反彈,惟聖教宗若望廿三世和真福教宗保祿六世皆為其朋友, 保祿六世曾說:「他步伐過大, 我們常常跟不上他的腳步! 由此,他受了很多苦,我們也受了苦。這是先知們的命運。」當地主教拿破里奧尼(A. Napolioni)最近宣布,馬普莫神父的列真福品審核程序將於九月十八日展開。

教宗方濟各在博佐洛的聖堂內向信徒演講,他指儘管有人抗拒馬普莫的行動, 但不帶教權作風的神父實在是「意大利教會的力量」: 「馬普莫神父昔日並非不滿教會,而是設法透過熱情的愛與無條件的奉獻改變(他那時代的)教會和世界。」教宗指教會不應忽視其他一如馬普莫親近窮人、不斷尋找「遠方的人」等有先知眼光的牧者。

此外,教宗提出三種偏離福音方向的道路,第一種是「不想弄髒自己的手」, 只從窗戶看世界——這種態度雖能令人心安,但不是基督徒的作為;第二種是「使人對立的行動主義」,這種思想仿如營運銀行和合作社,最終產生的只是個「精英基督徒團體」; 第三是「遠離人的超自然主義」, 即是一種靈修至上的誘惑, 喜歡敬禮勝過使徒工作。

馬普莫主動尋羊

不過, 教宗肯定馬普莫神父是位「遠方者的本堂」,他懷著愛尋找那些離開的子民,設想要一個「走出去的教會」。

教宗勉勵全球司鐸: 「我鼓勵你們聆聽世界,以及世上生活和工作的人,好能回答每一個有關意義和希望的問題,毫不畏懼地穿越荒漠和黑暗地區。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成為一個為了窮人、與窮人一起的貧窮教會, 耶穌的教會。」他續道:「宣講的可信度可以透過教會的純樸和貧窮體現出來。」演講結束後,教宗參觀馬普莫神父的簡樸書房。

米拉尼幫助窮人發言

同日稍後,教宗前往巴爾比亞納鎮(Barbiana)米拉尼神父(Lorenzo Milani)的墓前紀念他去世五十周年, 並接見他昔日的學生和鐸友。

教宗在聖安德肋堂比鄰的花園向在場神父、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演講,讚揚米拉尼神父維護並促進窮人的尊嚴。他說:「我們要把說話的權利歸還給窮人,因為沒有話語權就沒有尊嚴,而透過工作和完全歸屬教會, 這話語權能在社會中開啟通往公民的道路。」

對米拉尼神父而言,學校與司鐸都是以具體方式展開這項「讓窮人說話」的使命,教宗同時感謝教育工作者:「這是一項艱巨使命, 但充滿了愛,因為沒有愛就不能施教。」

教宗隨後對在場神父說: 「米拉尼神父渴望上主, 他也教導我們熱愛教會, 即使誠摯和真話也能引起緊張局面, 但絕不是破裂和離棄。」教宗最後感謝並降福在場人士, 並請他們為他祈禱, 讓他本人能以「好司鐸」米拉尼神父為榜樣。

另一方面, 《公教文明》期刊副主編帕尼神父在最新一期期刊中發表一篇有關米拉尼神父的文章,說明米拉尼當初開設學校的目的是「讓青少年成為具有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的教師、工會領袖和工人」,指神父的牧靈工作放在學校上。

帕尼神父寫道,米拉尼神父於五十五年前已意識到憲法的重要,「因為它是意大利公民的憲章。一個人在修道前必須做個好公民,具有公民的誠實、認真和致力於公益的品行」。

米拉尼神父在看待人時, 首先把他作為公民看待,然後才看他是怎樣的基督徒,帕尼神父認為這是神父的偉大創新。

帕尼神父憶述,米拉尼神父曾決定在逝世那天要身穿司鐸祭衣,腳踏登山鞋。「他既是司鐸,也是教師⋯⋯ 當時巴爾比亞納還沒有道路,下雨時全是泥濘,晴天時是塵土。為此,登山鞋是他對孩子關愛的標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