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支援學校牧民工作計劃」 到「青年牧民論壇」

期數
3829
刊登日期
2017.07.07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09 日 中華諸聖及真福(殉道)

距離七月十五日的青年牧民論壇舉行的日子不遠了! 籌備的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忙碌的時候, 人就容易迷失, 因此更需要回想舉行青年牧民論壇的初衷。

探討青年牧民工作的「堂校合作」, 的確不是今時今刻才出現的意念,而是從經驗中反省而來的一個方向。在二○○六年初,得到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和教區的支持, 青委學校組推行「支援學校牧民工作計劃」,以回應當時學校牧民的需要,轉眼已是十年。這十年,計劃推行的模式曾因應實際推動情況而有所改變,由「駐校服務」到「到校服務」、由短期培育活動到長期的「KATSO幹事同行計劃」,雖然有這些轉變,但是整個計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加強學校與堂區的聯繫,讓在學青年在信仰上得到長期照顧, 它近年更成為青委會發展重點之一。要達成「堂校合作」的目標,豈是一個機構或一個計劃所能完成?就是這樣,十年後的今天,「青年牧民論壇」出現了。

「青年牧民論壇」選取了「堂校合作——青少年的高速公路」為主題,所要探討的就是如何讓學校裡的福傳工作, 透過與堂區的聯繫而得以延續。我們期望邀請本地推行青年牧民工作的單位,即包括來自堂區、學校、青年團體的代表等「有心人」一同出席,集思廣益。

在籌備工作上, 青委自去年底起召開了多個聚焦小組(Focus Group),以收集青年的現況及青年領袖的意見。其中一組別以天主教同學會幹事為對象,在全港八十五間天主教中學裡,隨機邀請二十間學校的天主教同學會(KATSO) 幹事(約廿五人)進行面談, 非教友學生佔四成,分享他們對天主教信仰和教會的看法。於面談裡我們發現,九成學校的KATSO團體歡迎非教友參與,這與我們另外途徑搜集的資料相乎,而在KATSO中, 非教友學生亦能擔任幹事職務,非教友學生在團體中的投入程度十分高,甚至有時比教友學生更投入,這是我們感到欣喜的地方, 因為這說明了KATSO能成為吸引非教友學生的福傳平台。可是令人憂慮的是,所有參與面談的非教友學生,未能說出學校所屬堂區的名稱、相關人物或活動等資訊,亦表示對天主教堂區沒有概念。

香港天主教教區其中一個特色,是天主教學校數量眾多, 而在這些學校就讀的學生,絕大部份不是天主教徒。猶如「半杯水」的比喻,你可以認為這些學校教友數量太少而說教會並不值得投放太多資源在此。不過,我們認為正因為非教友學生數量眾多,我們更應深思如何推動本地青少年福傳工作,讓每一位珍貴的青年人也得到合宜的牧養。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