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撤換信理部長 聖部工作方針受關注

期數
3830
刊登日期
2017.07.14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16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天亞社編譯)教宗方濟各在穆勒樞機(Ge r h a r d Ludwig Müller)於六月三十日完成其在信理部的首個任期後,並沒有獲延任。

教宗在當天的每週例會上告知這位德國裔樞機有關決定。這個例會不尋常地紀錄在教宗官方的日程表上, 以突顯它的重要。

在近代的歷史中,信理部部長從沒有在退休之齡前卸任。而六十九歲的穆勒樞機亦沒有獲委派其他崗位, 儘管他看來曾拒絕教宗方濟各的其他建議。

繼任拉辛格( J o s e p h R a t z i n g e r,後來成為本篤十六世)於一九七八年成為雷根斯堡大學信理系主任的拜納特(Wolfgang Beinert) 教授說:「方濟各與穆勒是兩類人,本質上不相容。他們之間的化學作用就是不對。」

教廷部長 罕有不獲延任

薩爾茨堡大學教授額霍夫(Gregor Hoff)則這樣回應:「信理部能夠約束神學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位頂尖的德語神學家說: 「天主教會早已開始討論關於那些在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治下,人們想都不敢想的問題了。」

教宗方濟各和穆勒樞機之間的分歧。顯然在過去多個月來已不斷積累。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期間,穆勒樞機反對教宗計劃放寬與離婚再婚者有關的教會紀律。

在公布宗座勸諭《愛的喜樂》後,穆勒並沒有盡力掩蓋他對四位異見樞機的同情。他又批評落實文件的可行性,儘管勸諭是由教宗親自批准。

在穆勒樞機的領導下, 信理部亦因打擊性侵事件過慢或無動於衷的指控而遭到批評。

事件在去年十二月達到頂峰。教宗方濟各撤除多名官員,包括信理部紀律辦公室的主管。後者被一位有意落實此前獲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任用的「零容忍」政策的官員取代。

梵蒂岡觀察家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評論說: 「教廷辦公室的部長不獲延任, 近年來沒有先例。」他續說:「但我們的確從沒有見過一位部長如此行事。」

二○○五至一二年出任部長的萊瓦達樞機(William Levada)總是謹慎行事;而執掌信理部時,拉辛格樞機亦不會公開提出任何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相左的議題。

新部長本篤任內 
出任信理部秘書長

教宗方濟各任命七十三歲的西班牙裔費雷爾總主教(Luis Ladaria Ferrer)以代替滿任的穆勒樞機。總主教亦是教宗本篤的心腹,於二○○ 八年獲其任命成為信理部的秘書長。

生於西班牙外島馬約卡的費雷爾總主教是首位掌管信理部的耶穌會士,具有深厚的神學基礎。在馬德里和法蘭克福就學後,他於一九七五年在宗座額我略大學為其有關普瓦捷的聖依拉略聖師的博士論文作辯護,其後在西班牙和羅馬教學,更成為額我略大學副校長。

他亦曾與當時的拉辛格樞機緊密合作,由初擔任國際神學委員會的成員,到後來成為該委員會的秘書長。

兩人亦曾經合作撰寫論文, 研究「靈薄獄」(l i m b o)乃未領洗便夭折的嬰孩所在的「地方」此概念,並總結指這是「一種過度限制天主救援的觀點」。

教宗本篤○九年委任費雷爾總主教監督與勒菲弗的追隨者所進行的神學討論。事實上,與聖庇護十世會的最終協議,預期會成為來年較高優次的工作。

費雷爾總主教也獲得現任教宗的信任。方濟各委任他參與研究如何簡化婚姻無效的程序,以及領導一個探討女執事在初期教會角色的委員會。

新部長自稱溫和保守派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於一四年討論家庭議題期間, 費雷爾總主教亦堅持為離婚再婚人士領受聖體聖事設置條件。他建議他們「離開他們新的伴侶,與原配修和」,或如「兄弟姊妹般」一起生活。

在○八年一次罕有的訪問中,總主教向意大利雜誌《三十天》承認自己是「溫和保守」的。他說:「不論是進取或傳統,我不欣賞極端的立場。」

「我認為有中庸之道, 在羅馬這裡大部份的神學教授,以至普世教會,都普遍認同這意見。」他說:「依我而言,中庸之道就是當行的路。」

總主教拒絕談及他在信理部的工作。他說:「信理部謹慎行事,也只會透過我們的行事來說話。」這種謹慎無疑地取得了教宗方濟各的歡心。

來源:《十字架報國際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