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幾分功勞 幾分恩賜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五十五 10﹣11
答 唱:詠 65
讀經二:羅八 18﹣23
福 音:瑪十三 1﹣23
自修道以來,天主賜了我一份禮物。過著田園式的生活,時常接觸大自然, 因而對園藝產生濃厚興趣。少時家住五樓,窗外掛有一個鐵鑄的花棚,放著幾盆米仔蘭,都是母親打理的;記得夏天時點點黃花還蠻清香。沒想到種花會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喜歡時常與植物共處。
天主所創造的大自然, 確實有許多智慧藏於其中。難怪耶穌經常借用大自然裡的現象來作比喻,以啟導民眾,使他們了解天國的道理。既然如此,也借題抒發一下親身的經驗和體會。處於大自然中, 首先可以測試出「自我中心」的程度。我是否有點主人心態,把大自然的美景只視為供我享用的物品?還是走進其中作客的我,去接受大自然分享其豐盛壯麗?我有否把大自然當成隨我擺弄的地方,任意折枝、摘花、投石、喧嘩,還到處丟棄垃圾?還是尊重大自然的神聖,與維護其純真的原貌?我們往山行只是為要滿足自己呢?還是讓山水樹鳥的脫俗感化我們?
若不曾努力 便沒失望的權利
在大自然下勞作, 實是進了靈修教室。耕種培植時,只要心靜下來,聆聽默觀,可以領略到很多人生道理,從中反思學習,甚至加以警惕。「除草」便是當中重要的一課。擺在眼前雜亂無章的景象, 正好反映著自己內裡的狀況:想要堅強茁壯的偏偏萎弱不堪,不要的和不良的卻生長力旺盛。「罪性」就如野草般去不掉除不清,當中夾雜著各式各樣的劣根性,不但使人受其纏繞而煩躁,且奪去了用於美善所需之養分。有些罪如同很容易折斷的野草,但繁茂的根系卻穩札於泥土裡,很快便重新長出嫩苗來,以致故態復萌。有些像野草的罪繁殖力特強,如不及早把它拔掉,只會變成替它作播種的服務,後患更是無窮。至於那些可惡的攀藤類,它們是靠依附生存的,扯走它們會同時損毀原有植物的枝條。如果不忍下手,斬草除根,終究它會蔓延到全面覆蓋,使整個靈魂窒息枯竭。
栽種所涉及的另一重要人生課題, 乃努力付出以後的態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俗語勉勵我們辛勤奮發, 不過亦要慎防一種算得太精準的得失心態。能夠自立,靠自己打拼付出而得來的成果,當然有滿足感,也值得自豪。可是人生不是單純的邏輯算式,有時出現的結果會讓我們失望。不是邏輯本身的問題,可能是自己的邏輯有問題。要算自己的邏輯完全符合客觀邏輯,在我們能力範圍以外,世界上仍有太多各種不同的環境因素與及人為的變數,影響著結果。我們會問:那麼努力有甚麼用?然而難道只聽天由命嗎?只求不勞而獲,守株待兔,事事靠他人替自己做,這種懶人是注定失敗的,亦要自承責任。不曾努力的話,連失望的權利也沒有。
回看世事 幾分功勞幾分恩賜?
在學業上、工作上、感情上,我們都嚐過「努力以後,結果未如所願」那份失望。問過許多次「為甚麼」,呼喊了無數次「不公平」。經過多番挫折後,才懂得真正做檢視。要檢視的不只是自己還有甚麼做得不夠完美,致使達不成心中目標, 而是檢視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世事的發生,幾分來自功勞,幾分得自恩賜。
天主是「原動者」(F i r s t M o v e r) (參考聖多瑪斯「五路論證」)。在祂恩寵的推動下,我們的自由意志運作起來, 祂卻不為我們決定我們做甚麼。人的功勞便在於善用這份自由,以回應天主的恩寵,在恩寵內自由發揮。
耶穌所用的撒種者比喻, 正好解說在自由意志下建立的功勞與天主的恩寵之間,兩者的互動關係。首先,天國的種子是優良的種子。我們不用擔心是否種子出問題。人最大的誘惑,在於質疑天主的用心。天主用心地愛世界。天國種子的成分亦即是愛。天主時時刻刻都把這充滿著愛的恩寵撒滿世上。可是我們又聽說過: 「天主的恩寵只給那些準備好的人。」致使我們再次懷疑天主是否不公道。或許換個方式表達會好些:「沒有準備好的人自然會漏接天主的恩寵。」這樣我們會明白多一點自己的責任。
恩寵配合上功勞 能產生美好效果
天主決心藉著聖言把種子撒滿世上, 不再空空返回原處。(依五十五10 — 11 ) 種子降落在我們各人身上時,卻開始出現不同的發展與結果。耶穌清楚地指出,那是由於接收天國種子的土壤和環境差別所導致。我們心神及意向的質地,形成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影響最後能否開花結果之可能性。如果心神已硬化、意向已被擠壓,當然沒有空間和柔軟度來收納天國種子在其中。縱使勉強生根發芽,根系不穩健,亦注定植株衰弱。更何況思想充滿雜念,感情常受到傷害,彷如滿佈荊棘的環境。生長空間給霸佔,只會疲弱不振。
我們不用灰心,努力是不會白費的, 只要努力得適宜。恩寵配合上功勞,便產生美好效果。那麼我們首要的功勞便建立於向天主的恩寵開放。就如開墾一片肥沃鬆軟的心田,準備好迎接撒下來的種子。要開墾這塊良田,需要我們大量的慷慨,與恩寵合作的意向,誠心栽種天國的意願。一旦播種以後,我們仍需費盡心力,去維持一個有利於天國幼苗生長的環境,包括灌溉施肥、除草滅菌;就是讀聖言、領聖事、行愛德,還有反省、悔改和皈依。這些事情與種植一樣都要求認真,以恆心毅力,在適時有序中進行,絕不能馬虎或速成。
「因為凡有的, 還要給他, 使他富足;但是,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瑪十三12 )天國的種子降於已經悉心準備好迎接它的靈魂裡,結果豐收。我們得小心,別因怠惰導致靈魂猶如荒廢貧瘠的土地,使天主的恩寵白費, 導致天國的收成,自己一無所獲。
作者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