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學者吳經熊自傳 揭示學貫中西超凡經歷

期數
3830
刊登日期
2017.07.14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16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本報特稿)天主教徒學者吳經熊(1899年- 1 9 8 6年)學貫中西,一生充滿傳奇,他親撰的《超越東西方:天下奇才吳經熊自傳》(上智文化事業;二○一七年七月),充份傳承他的學養與智慧。

這本譯作(Beyond East and West)一九五一年在夏威夷完稿,曾翻譯成多種語言,被稱為中西文化交流與整合的重要橋樑。上智的二○一七年版由黃美基、梁偉德翻譯。此書獲多位教會人士及學者推薦,包括台灣的副總統、天主教徒陳建仁。

吳經熊博士是近代的法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暨思想家,對中華民國的外交、政治和法學界極具貢獻與影響力,在這部曾暢銷歐美的心靈自傳中, 他盡訴其求知求真的人生經歷,皈依天主教的心路歷程。民國初期政局動盪,吳經熊敏銳地辨識時局及西方文化的衝擊,同時把法律、哲學等專業知識,跟自身的文化和信仰結合成圓融的思想體系, 他的自傳疏理了這些智慧與重要經歷。

新書分為兩部份共二十一章,第一部主要談他的成長,第二部談其學問、經歷及信仰等,同時收錄珍貴史料照片,以及吳經熊歐遊朝聖的經歷,讓讀者從立體角度認識這位大學者。

吳經熊對民國的發展貢獻良多,他在上海東吳法科畢業後赴美國、法國、德國留學,曾任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立法委員、上海特區法院院長,受邀撰寫《中華民國憲法》初稿,並受蔣中正之託將新約聖經和聖詠翻譯為文言文。

吳經熊所翻譯的聖經展現豐富的學養與信仰基礎,這來自他深厚的國學造詣,以及淵博的學識,他的學問涵蓋法學、哲學、文化、唐詩、禪宗及基督宗教靈修學等領域,而其多部作品以英文撰寫,被視為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奇才,這本自傳帶出他做學問及成長的經歷,堪受後人所參考。

抗戰後,吳經熊曾出任駐教廷公使;也曾停留香港。他一九六七年到台灣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及名譽校長,晚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