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京舉行跨宗教論壇 三宗教領袖共商和平

期數
3832
刊登日期
2017.07.28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30 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梵蒂岡電台訊)耶路撒冷城七月十九日召開跨宗教國際論壇,旨在探討聖城耶路撒冷對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在歷史文化層面的價值,從而建設橋樑,於當地長期瀰漫緊張氣氛之際推動和睦共處。

與會者包括上述三個宗教的領袖,以及地緣政治專家和具有對話經驗的見證者。聖地守護人巴頓神父(Francesco Patton)於七月十八日向梵蒂岡電台講述這論壇的重要。

巴頓神父說: 「這個論壇屬於眾多建設橋樑、創造對話機會、激發和平共處的活動之一。這些工作目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形必要。」

問: 社會建設橋樑時也要促進青年培育,讓他們學會對話、意識到差異等。在這次論壇中,耶路撒冷必然是重點。耶路撒冷在今天是個怎樣的城市?對於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而言, 這座城市在歷史文化層面具有怎樣的價值呢? 

答:這三個團體中的每個團體都有各自對歷史的描述,對歷史與場所有關。舉例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聖殿山,又稱清真寺廣場。在伊斯蘭的敘述中這裡是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地,但在猶太教的敘述中這裡原是耶路撒冷聖殿的所在地,是歷史上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對我們基督徒而言,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地點是聖墓大殿、加爾瓦略山。因此,各個團體的敘述需要以某種方式得到各方的認可,好能走出那種唯我獨有的觀念或對城市歷史與文化的壟斷。從這個角度看,一神宗教藉著他們的象徵物、態度,以及正在經歷的具體生活,可以且應該作出重要的貢獻。

問:在耶路撒冷以及其他歐洲城市,不同種族和宗教的文化傳統可以存在且受到保護,這些傳統以某種方式體現在藝術、文化和歷史上,成為和睦共處的橋樑和工具,成為對話的溫床。

答: 這座城市所具備非常古老的藝術,考古學家不停地對它進行發掘,使之更具現實意義。在文化方面同樣如此,耶路撒冷的文化應該被完全承認,每個人都應該通過某種方式認識自己的文化,因為它與我們的身份有關。然而,每個人也應該了解一些其他人的文化, 其他人的身份,因為如果沒有這種身份的互動,就無法設想一種認真的對話,或者說對話不夠嚴肅。我要說的是,那些具有文化性質的簡單活動,例如學校組織對於了解耶路撒冷的活動也非常重要。舉例來說,我們在痛苦之路和鞭笞堂附近的聖地博物館開設一個多媒體展廳,大部份來參觀的學生都是穆斯林。

問: 耶路撒冷是個擁有巨大遺產的城市,即使那裡經常傳來襲擊和暴力的消息。早前清真寺廣場徹底向公眾和信徒關閉。你認為在這如此重要、如此具有象徵意義、如此苦難的場所,該如何維持和平呢? 

答: 和平不是靠我們自己就能實現的事。我們知道, 在基督信仰的聖經觀中,和平是天主親自實現的事,是天主的夢想。從人的角度看,我們必須從恐懼轉向信任,這是一種非常艱難的過渡。我們基督徒作為城市的組成部份,可以發揮橋樑的作用,因為基督徒是少數群體中的少數群體,不被視為威脅的存在,這也是因為我們傾向於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拒絕一切形式的暴力和為暴力的辯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