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分享同一杯聖血

期數
3832
刊登日期
2017.07.28
作者
楊偉民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30 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有一次我在英國參與彌撒,才知道那裡的教友領聖血時,各人都是要輪流以直接從同一個聖爵飲用的方式,而不可以用香港較普遍的以聖體蘸聖血的方式來領受,而當時在聖堂內,有些教友正患有傷風感冒的症狀,從醫學的角度,領聖血時被感染是可能的。在這情況下,教友可否選擇不領聖血呢?這件事給我一個機會去反省並加深對這禮儀行動的認識。

其實領聖血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上面兩種外,也可用匙羹喝,或以銀或金的飲筒吮吸。只要不影響到聖事的本質,教區主教是可以因應本身的情況,而為自己教區制定適合該處的禮規。作為一個旅客,以該地的方式參與禮儀,我覺得是很理所當然的。

在谷十六(1 7 - 1 8)中耶穌說過「信的人⋯⋯手拿毒蛇,甚或喝了甚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那麼,我是否可以認為我可因這話而不會受感染呢?我請教過神父,他說這是指天主可在一些特殊情況中,把這特殊的恩寵賜給人, 但不一定適用於這次的情況,否則在沙士期間我們舉行彌撒便不須做額外的防染措施了,所以我們仍然要在有機會受感染的背景下去決定是否領聖血。

健康是重要的,我們每人也應該盡力去維護自己的健康。按天主教信仰,如只是領聖體, 其實已經領受了整個基督,因此可能有人會為了避免染病而只領聖體,不領聖血。不過,主的筵席本身是透過食糧(聖體)和飲品(聖血)的方式顯示出來,而後者則更清楚地表達出主以自己的血,訂立新而永久的盟約。所以「兼領聖體聖血」能夠讓感恩祭宴的標記更完善地顯示出來, 也是最圓滿去參與聖祭的方法。

我相信每人也可基於個別理由去作出最適合他們的選擇,不論是哪個選擇都是好的。至於我,其實當時根本沒有考慮太多,在英國期間每次參與彌撒我都是入鄉隨俗,跟隨當地教友的方式領聖血,我很感謝天主並很珍惜可以用這種在香港不太普遍的方式;雖來自香港,卻共融於當地這小團體中,與這團體的兄弟姊妹共飲同一杯主的血,也感謝那裡的神父和教友對我的接納和關顧。至於我有沒有染病,已不記得了。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證書課程」學生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