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根斯堡座堂歌詠團個案 教會已調查團員受虐問題

期數
3833
刊登日期
2017.08.04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06 日 耶穌顯聖容

( 梵蒂岡電台訊) 德國雷根斯堡教區完成調查雷根斯堡主教座堂歌詠團學校(Scuola del Coro del Duomo di Ratisbona)學生懷疑曾受虐待的個案。有當地負責服務未成年人的神職滿意教會公開案件做法,同時指事件中父母與當局的忽視也有責任。

教區委託韋伯( U . Weber)律師調查從一九四五年到九○年代初歌詠團少年在校內受虐個案,七月十九日向新聞界公布結果。

報告指出,五百四十七名受害者講述其身體和精神上所受的暴行,其中六十七名也受到性侵犯。四十九人被控對學生進行體罰,據稱當中九人也涉及侵犯罪行; 被告包括學校司鐸和平信徒教職員。但因案件時間久遠, 法律對它們已失去效力。

當時的少年如今已是成人,他們描述學校如同地獄、集中營,那些年是「一生中最惡劣的時期,過著恐懼、暴力和缺乏幫助的生活」。教區決定賠償每人最多達二萬歐元。

報告指出, 本篤十六世的哥哥拉辛格蒙席(G . Ratzinger)和穆勒樞機(G. L. Müller)須對案件負責, 前者擔任雷根斯堡主教座堂歌詠團指揮達三十年,其間並未理會受侵犯者的困窘訊號;後者於二○一○年擔任當地主教,卻沒有果斷地處理問題。

德國籍耶穌會士佐爾納神父(H. Zollner)是在當地出生的神學家和心理學家, 目前擔任宗座額我略大學保護未成年人中心主任。他對教會公開面對醜聞表示滿意,稱報告顯示教會在面對內部罪惡的處理方式有所改變。

對於韋伯律師在報告中亦指責父母未有負起責任, 沒有留意孩子的講述;而當局則沒有適當執行有關視察學校和保護在校學生的法律。

佐爾納神父說: 「父母為能把孩子送到這所極有聲望的學校而自豪,期望他們成為大音樂家,能環遊世界。」

他亦認同當時監察部門須負上一定責任,但「當時難以像今天這樣判斷事情, 那時代的人可能認為給孩子一記耳光是正常事,但即使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這已不是慣常做法」。

對於韋伯律師直接向新聞界公布報告,令這件事成為世界各地的頭版新聞, 佐爾納神父認為能喚起社會和教會內外學校的敏感度, 「學校能做許多預防工作, 例如對於教育和非教育人員的選取⋯⋯他們應是健康的人,穩重的人,懂得甚麽是違反權限的事,知道施暴的違法行為不僅不可接受,而且也是犯罪」。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