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神長關注和平議題 鼓勵西方與俄羅斯對話
(梵蒂岡電台訊)《24 小時太陽報》(Il S o l e 24 O r e)七月二十七日刊登了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P. Parolin)接受該報的訪談。樞機曾於二○一五年和一六年分別訪問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今年八月又將訪問莫斯科。他指「聖座不是今天才關注東歐,很久以來已是如此」,在歷史的不同階段中一直重視「與東歐及俄羅斯的關係和往來」。
帕羅林樞機解釋:「東歐的重要不僅在於它與西歐接壤, 也在於它對人類文明、文化和基督信仰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關於莫斯科重返國際舞台的問題,樞機說:「今天,人們經常強調西方各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差異,仿似它們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各有各的價值觀和自己的利益,甚至各自都有用來反對別人的國際法觀點。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的挑戰就是促進各方更好地相互了解,避免呈現兩極對立的局面。」
因此,彼此尊重的對話是需要的,而「和平及對各種現有危機的解決之道應超越任何國家或局部利益。應放下自己的特殊利益,這個當今國家主義復甦的時代特徵,不要以為災難本身不能避免。我深信,堅持這個觀點正是聖座的使命之一」。
他說: 「聖座不為自己謀求任何東西,不順風轉舵,不能失去任何一方。聖座的努力在人性上雖然艱難,但在傳福音上卻責無旁貸,其目的是讓世界鄰居恢復對話,停止敵對帶來的廝殺。」
關於遠東地區的實況, 帕羅林樞機指出:「今天提出的新挑戰等待我們作出全新和創新的回應,但事實上教會的目的始終如一,總是出於牧靈性質:把天主帶給眾人,又把眾人帶到天主那裡。具體地說,天主教會要求自己自由宣示信仰的權利能得到保障,使眾人獲益且促進社會和諧。」
國務卿重申與中國交談
向相遇開放 增進信任
樞機說:「天主教徒希望在各自的國家安詳地度信仰生活,做良好的公民,致力於國家社會的積極發展。在這個框架下,我認為也要記得與該地區一些國家政府,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對話行程。對話本身已是一個積極現實,它向相遇開放,增進信任。我們要以健康的現實主義精神加深對話,清楚知道人類的命運掌握在天主的手中。」
談到美國新政府,樞機強調:「需要時間來判斷, 不可匆忙。這個新政府如此的不同和特殊,這不只是因為它不同於過去的政治,它還需要時間來找到自己的平衡。我們希望美國,以及其他國際舞台的主角不放棄自己在不同議題上素來履行的國際責任。」
帕羅林樞機表明:「天主教會的外交是一種和平的外交。教會不謀求權力:既不謀求政治和經濟權力,也不謀求意識形態權力。因此,她能以最大的自由向一方說明另一方的理由,告訴每個人一種以自我為準則的觀點會對眾人造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