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發表旅遊日文告: 旅行應當節制 愛護環境
( 梵蒂岡電台訊)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八月一日公布本年世界旅遊日文告,主題配合聯合國的國際可持續旅遊發展年, 同為「可持續旅遊:一個促進發展的途徑」。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的世界旅遊日文告強調,旅遊業應當成為「促進成長和對抗貧窮的重要途徑」,眾人要謹記「發展不是簡單地歸結到經濟的進步而已。真正的發展應是全面的,即提升每個人和人的全部」(《民族發展》通諭14 號)。
該部會部長圖爾克森樞機(P. K. A. Turkson)在文告上署名,而每年世界旅遊日為九月二十七日。
文告指出: 「談到旅遊,我們指的是個極重要的現象,包括參與其中的人數(遊客和員工)和旅遊業所能提供的眾多益處(經濟、文化和社會上的),也包括許多領域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危險。」
聯合國引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有三十年之久,這觀念視發展為「既能滿足今日需求,又不危害到子孫後代滿足自己需求的可能」, 文告指這代表旅遊「必須具有責任心,不破壞,也不損害自然環境和所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尤其尊重當地人民和他們的財富,維護人性尊嚴和員工的權利,以及關注處於劣勢和較為脆弱的人」。
因此,文告指世人不應把假期作為不負責任和失去節制的藉口,而應把它視為一段高尚的時間,其間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增添價值。
談到處於經濟困難, 文告指出:「如果旅遊業能成為新機遇的載體,而不是問題的緣由,那麽可持續的旅遊業就能成為發展的門路。」
文告表明, 教會今天為此提倡「具有人性面目的旅遊」,它體現在「團體旅遊」、「合作」和「關懷」的項目上,同時也重視極寶貴的藝術財富,視之為一條名副其實的美好道路。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去年的國際旅遊人數總共有十二億三千五百萬人; 旅遊業佔世界生產總值的一成和總出口的百分之七,而每十一個工作崗位中就有一項是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