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何止老有所養?!
不久前立法會火速通過三十六億新增教育撥款,使中、小學能有更多資源聘請教師,也惠及專上學生,使能有更多資助就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雖然有關撥款仍有頗多爭議,尤其是撥款資助合資格學生就讀自資學位課程一項,因為與一般學券制的原則有所差異, 但無論如何也算有一個開始,希望將來能不斷改善。與此同時,亦不禁令人想到過去政府不斷強調經常性支出需要受嚴謹約束,因為是長期的承諾! 但今次撥款使人覺得,只要政府願意,沒有甚麼是牢不可破的成規, 實為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如此類比,爭議多年的退休保障和長者福利是否也可作如是觀?筆者無意把教育撥款與長者福利開支對立起來,但事實上,政府對兩者的取態,難免使人有厚此薄彼之感,當然,社會因素也不能忽視,人們對教育撥款增加,異常雀躍,但對老人家的支援,卻往往諸多推搪,取態迴異,令人沮喪!
根據香港政府二○一四年統計,年齡在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有近四十四萬,有四成五的長者生活於低收入家庭,比全港整體貧窮率高出兩倍有多,由於人口老化, 估計到二○六四年長者人口會升至總人口的三成六,老年撫養比率也會由現在的每四點七名成人供養一位長者,下降到二○三四年的一點九八,至二○六四年則為一點五比率。
同時資本主義功利社會事事以經濟價值衡量,供養父母漸漸陷於不能和不願的困境中,政府又經常以財政原因袖手旁觀,許多老人家被視為負累,或甚至被遺棄,與此同時,安老服務也流弊叢生,安老院宿位長期不足,資助院舍監管不力,疏忽和虐待個案,時有發生。此外有研究指出香港的老人自殺率也比歐美國家高出兩三倍,二○ 一三年時每十萬人中就有二十一點六人自殺,其中接近六成是患上憂鬱症,有論者認為很多長者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價值⋯⋯
「我們研究這些(生態系統) 不只是為了善用他們,也因為他們除了可供使用外,亦有其內在價值,每一生物都是天主的受造物, 本身就是美好的和值得欣賞的!」 (《願祢受讚頌》通諭140節)希望我們也能不以「有用與否」這條件來看待我們的長者!
較早前楊鳴章主教在闡釋他的牧民重點時也強調對長者的關懷, 並指出要使長者感到被重視、被需要和被尊重!無疑,生活上的支援應該是尊重的最基本起點吧!楊主教更在他履任香港教區第八任教區主教的祈福彌撒講道中,再次重申關愛長者的重要性,他更指出除了物質貧窮之外,關係貧窮也非常嚴重,他更提到教會的陪伴角色及愛的使命,實在發人深省。主教並指出有很多長者其實仍然有心有力,他們對社會仍可作更多貢獻,所以應給予他們有效的平台繼續發光發熱。筆者期望教會能以身作則,率先提供這平台,由教會到社會,助己助人,做好我們基督徒的責任!
•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