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謙 遜
有一個人, 他聰明能幹, 同步可以處理多項事務, 人際網絡也很廣泛。他很有遠見, 心中有萬個理想。他有計劃地發展了一種工具,可以幫助不少傷健人士。有一次,在他的分享中,他說:「我起初並不懂這種工具的結構,只見在其他國家已有類似的東西,我便開始著手研究、改良以適合本地的需要,漸漸開發了本地的巿場。其實,我並非想出名。只是外國傳媒見到我的一點點成就,便到來訪問我,他們硬要把我的名字刊登出來,我不得不說出我的名字。可惜,本地人就不太欣賞,部份人士更諸多批評,說三道四,而且本地傳媒從來也沒有作出報導, 他們並不重視⋯⋯」
另有一人, 同樣開發了一些工具可以減輕一些殘疾人士的不便。他豪爽地說:「我主動去找傳媒介紹我的發明。我很重視我自己的名聲,因為這代表了我的品牌是否有保證。我希望傳媒可以推介這個工具,愈多人知,愈多人用, 便可以造福更多的人。我想強調,我借助傳媒去推介,至於是否有人去買,是他們自己的決定。當然,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發揮天賦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若同時可以賺到錢,便可以一石二鳥。」
這兩個人使我想起耶穌眾多比喻中,論及有關到聖殿祈禱的法利塞人及稅吏(參路十八9— 14 ) 。天主給予他們兩人不同的地位及身份。不過,他們都擁有同一的宗教。他們都實踐了宗教的要求—— 到聖殿祈禱。不過,法利塞人的祈禱重點在於強調自己的成就及他人的不是,而且也忽略了天主的恩賜。相反,那位稅吏則不斷重複自己的不足及過失,並依靠天主的仁慈。
以上提及的兩位人士, 前者在言談上強調自己不想拋頭露面,但其實暗地裡他很著意他人的看法、他人的讚賞褒揚。反觀,後者表面上仿似要把自己的發明公諸於世,讓世人歌功頌德,好大喜功,但壓根兒,他只想把自己的發明惠及更多的人,讓更多人得益。
究竟哪一位具備謙遜的特質?大家可以作一評論。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又會是哪一類人呢?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