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自殺個案引關注 教會以信仰開導學生

期數
3834
刊登日期
2017.08.11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13 日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天亞社訊)今年首四月, 香港已有十七名學生跳樓自殺, 數目幾乎是去年全年卅八宗總和的一半,事件令各界關注。

社工學者邵家臻表示,學童自殺主因是教育制度令學生面對沉重的功課壓力。

不過, 有校長、家長和老師卻認為學童自殺原因非單一因素,不應一刀切指跟學業和考試掛鉤。在基督教中學任職老師的吳國明指出,自殺成因可來自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三方面,這都是「學生最常接觸的,很多問題是日積月累,因一個觸發點才令他們輕生」。

天主教祟德英文書院校長龔廣培亦說:「別的學校情況我們無法掌握,單看我們學校,學業是會構成壓力,但非輕生的首要原因。首要原因是不開心,跟家人關係出問題。」

他指出, 學生跟父母不溝通,從小得不到父母關注,長大後因小事起衝突的機會較高。「像我們跟學生單獨面談,學生情緒還可, 但當父母一出現, 學生由平靜變衝動,學校也感乏力, 因學校已做調適和關顧工作,學生回家後的情緒相對我們較難控制」。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說,家長也希望跟孩子多溝通,然而香港工時偏長,家長根本很難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見面只能談課業,故我們一直要求立法為工時設上限」。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剛上任, 即宣布投放卅六億元於教育上, 包括在學校每十班增設一名常額教師。吳國明表示歡迎,指多一名教師能分擔工作。不過,張超雄反指這對預防學童自殺不着癢處, 應該增設專業人士如社工等,更為有效。

家長杜女士和蔡女士均面對跟孩子相處的問題。蔡女士建議要從小跟孩子建立溝通渠道,而杜女士表示,會在女兒心情較佳時跟她溝通和分享。但她們慶幸自己都是公教家庭,會用真福八端、十誡、耶穌受試探的故事開導孩子,與他們一起祈禱。

•全文見天亞社網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