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勒令比利時修會 停止為病人「安樂死」

期數
3835
刊登日期
2017.08.18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20 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綜合梵蒂岡電台╱天美社訊)教宗方濟各勒令一個在比利時服務病人和殘疾者的修會,於八月底前停止在其管理的精神病院內實施「安樂死」;如不服命令, 教會將會依照法典採取嚴厲措施,甚至予以絕罰。

愛德兄弟會的比利時團體此前准許醫生在其十五所精神病院內依法例要求實施「安樂死」。

教宗遂於八月初命令該修會團體議員簽署聯合聲明,重申他們「完全支持天主教會訓導,就是人的生命自受孕開始,就應該絕對的受到尊重和保護」;拒絕簽署的會士將面對教會法制裁, 而若不改變現行措施則會面臨法律行動, 甚至被逐出教會。

該修會的比利時團體本年五月發公告解釋「安樂死」的安排只會用於缺乏「其他合理治療」的情況當中,並會尊重醫生的意願。

但事件引來普世教會關注,該國主教團更發公告反對此做法。愛德兄弟會總部其後發表聲明,稱准許實施「安樂死」是違背教會的基本原則。

該修會總會長斯托克曼(R. Stockman)曾要求比利時團體改變政策但遭拒,身為精神病護理專家的斯托克曼指出,比利時團體在安樂死問題上雖承受當地要求醫療機構執行「安樂死」的壓力, 但「並不表示該當屈服」;他又承認「世俗化正在損害在比利時的修會」。

教廷信理部以及獻身生活會及使徒生活團部參與調查上述事件; 惟愛德兄弟會的比利時團體不理會前信理部部長穆勒樞機(G . Müller)發送給他們有關禁止安樂死教會訓導的文件。

在比利時,愛德兄弟會每年服務約五千名病人。近十年來,比利時「安樂死」案例急劇增加, 申請個案當中,大部份是癌症病人或神經變性疾病患者。而在每年死於安樂死的四千人當中, 精神病患者只佔百分之三。

除荷蘭外, 只有比利時准許醫生合法協助精神病「安樂死」,但須在病人的要求下才可實施。而允許實施「安樂死」的準則之一, 就是病人處於「難以忍受的痛苦」狀況,而且至少需要聽取三位醫生的意見,其中一位應是精神科醫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