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我說耶穌是誰?

期數
3836
刊登日期
2017.08.25
作者
蔡筱敏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27 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幾乎每日, 我都會在梯間或平台花園遇見一位清潔女工。我們會打招呼, 互相問候;發現有簡單的新菜式,我會率先告訴她;有可再用的東西捐出,也多數想起她的需要。一個週日,我們在屋苑碰面。她一見我就說: 「打扮得比平日漂亮啊! 約了朋友飲茶? 」我答「趕著往聖堂」。大概她聽不清楚,再問「約了誰?」,我答「約了耶穌」。她半開玩笑回應「耶穌還在嗎?我以為祂是以前的人呢」。我沒有解釋,只是回她一個微笑,就走了。

耶穌的確死過, 然而祂復活了,且仍然活著。耶穌的確是以前的人,然而祂亦繼續不斷的來臨, 並臨到這個時代中,臨到我的生活中。從聖經認識到,祂是一個常常關注受壓迫、受痛苦的人,幾時祂見到人間的痛苦,祂對弱小者充滿憐憫的愛情就油然而生。在我的經驗中,祂也確是如此。在一段恍然若失的時期,即使朋友家人相伴, 我感到的依然是強烈的孤獨和空洞。那些日子,我只覺得唯有耶穌撐住我,而我亦只信賴唯有祂是靠得住。禱告中,我「看見」祂,祂陪我受苦,陪我哭泣,就是祂用雙手擁抱著我,使我不致被苦澀的巨輪輾碎。

從聖經認識到, 耶穌是一個為祂人( 和天父) 而活的人, 祂往往把人( 和天父) 的需要放在首位, 以至祂連生命也在所不惜。祂選擇貧困而叫人富足, 選擇鞭傷而讓人得拯救, 以及最後祂選擇順從天父的旨意而走上十字架。我們身邊可有生活得相似耶穌的人嗎? 德蘭修女可就是其中一位。在幾十年的服務裡, 「上主的喜悅」是她的力量, 推動她堅持不懈地為受摒棄的人挽回尊嚴, 為將逝的生命散發不含施捨意味的關愛和同情。她選擇走入貧民窟,在飢餓和窮苦中耗盡她的大半生,渡捨己的生活, 回應天主的召喚。回顧曾經走進我生命的人,不管是神職、老師、母親、恩人、摯友等等,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以不同的形式活出基督,在他們身上,我找到為他人而生活的基督,而我亦因而有機會學習為他人而生活。

為我,耶穌是誰?祂是一位清楚我行蹤去向,卻又令我終日尋找祂的一位同行者;祂是肯為我(和他人)而去到盡的一位,同時祂也不斷邀請我學習跟隨祂的人。耶穌豈不是遠遠比一個好餸菜或二手用品更寶貴、更需要被認識嗎?各位同道,讓我們彼此勉勵,每人以自己的方式和表達,積極活出你認識的耶穌,以行動和說話回答對「耶穌是誰」有興趣的兄弟姊妹。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