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的信仰 殺人的偏見 —— 回應基思兼探討同性戀議題
早前基思撰文,反駁陳滿鴻神父。讀後覺不妥,現撰文回應。
基思寫道:「選擇不投票給支持『同性『婚姻』』的候選人,是選民的投票權利」,並批評陳神父之說太誇張:「怪不得有教友說這是『恐共妄想症』。」又提及台灣有市民準備罷免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委黃國昌,並評論道: 「這是人民的選擇,有甚麼可以非議的地方?」二○一五年五月,天主教國家愛爾蘭舉行全民公投,大比數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按同樣邏輯,基思應該不會批判愛爾蘭人民,畢竟「這是人民的選擇,有甚麼可以非議的地方」?
基思的言論,反映了對家庭的片面理解,以及殘缺的信仰。如果一位議員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卻支持中共專制統治,或偏袒財團,那麼,這位議員有多信奉「家庭價值」?家庭誕生自婚姻,卻必須有制度去支撐。假若夫婦每天均須工作至夜深,如何養育子女?如何在籠屋中組織健康家庭?把所謂「家庭價值」化約為婚姻制度,根本是錯解。多少家庭因中共打壓而破碎? 請問那些堅守「傳統家庭價值」的土共議員,有誰曾為劉曉波先生和劉霞女士這個劉家出過一句聲?基思寫道:「我正有這種恐懼,有人借民主和人權之名,摧毀家庭」。中共每天借「穩定」、「中國夢」之名,摧毀無數家庭。在香港,不少家庭因偏袒財團的政策而活在困境中。基思,你不恐懼嗎?
某些教友很關心家庭,但當呼籲其爭取社會正義時,就會說那些是「政治」。這正是殘缺的信仰。那些所謂「政治」,背後全都涉及信仰: 民主是為維護人性尊嚴、勞工權益是為維護生命和家庭、環保政策是為保護受造物、少數族裔權益是為「愛你的近人」。為甚麼這些信仰核心永遠不及家庭重要?
有朋友把陳神父和基思的文章貼在Facebook 一個群組內。有教友留言:「反同恐同正常不過!⋯⋯高舉同性戀係撒殫嘅行為!係為咗滅絕人口嘅其中一個方法」。實在令人憤慨。對,教會不承認「同性婚姻」,但同性戀者都是天主的兒女。
各位神長、教友,你們愛他們嗎?至今, 有多少教友可以接納自己的兒女、好友是同性戀者?又有多少神長和教友願意與同性戀者同行? 某些教會人士願意與剝削窮人的富商和打壓人民的政權溝通,卻是否願意與同性戀者溝通?
某些神父愛講正統、法典,卻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缺乏識見,對羊群的處境一無所知,甚至拒絕承認困境存在。某些教友不斷宣揚理想家庭(通常是中產核心家庭)該如何,卻自我封閉。一遇上複雜的家庭關係、離婚者、性小眾等,便只懂反對、斥責,不去理解,也不去體諒。耶穌是如此牧養羊群嗎?
耶穌勸誡罪婦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耶穌反對婦人的罪行,但無斥責過一句,反而令砸石者自慚離去。在基思看來,耶穌所說可能也屬「似是而非的論調」。耶穌斥責過甚麼人?耶穌斥責那些虛偽的法利塞人、經師和司祭,也斥責那嘗試諫阻自己「撼頭埋牆」的宗徒伯多祿:「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在香港教會中,砸石的人多,學耶穌的人少。
巴西Caico教區主教Antonio Carlos Cruz Santos 早前講道時表示,得知有很多跨性別人士自殺,令他關注性小眾:「太多同性戀傾向的兄弟姐妹感到被我們誤解。」主教繼而指出,任何性傾向,都可以選擇活得合乎倫理,或活得放蕩。放蕩與否, 與性傾向無關。講道引起極大迴響。主教其後再解釋,講道的目的是要「拯救生命,好能去克服那殺人的偏見」。這是真正的「pro-life」。
香港的牧者,你們在拯救生命嗎?各位教友、基思,你們能克服殺人的偏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