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行徑
期數
3840
刊登日期
2017.09.22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9 月 24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致斐理伯人書》中,保祿說:「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如果接受主教一職只因榮耀,誰又堪當? 但若願意在軟弱與困難中,仍能看到見證力量是來自基督的大愛而非一己的能力,答案又不同了。
為何有些人銜著銀匙誕生,不須經歷多少痛楚,而同時也有人掙扎一生,獲得的卻這麼少?豈非葡萄園主人的不公?我認為基本上我們最終仍得了生命中應得的。我沒有奧思定主教的口才、本篤的靈修,到底主仍沒有捨棄我。誰又可以堅持說,主捨棄了他?
基督的教會是向貧苦、孤獨、失落者傾斜的教會,但她也絕不應把俗世視為「成功」的人摒諸救恩門外。畢竟世界的一切都是短暫的,連耶穌也接納稅吏為門徒,願與富有者共席,為要他們悔改歸依,一如所有人一樣。多少人著眼於我是否與特首為友,我們認識多年,曾在工作上緊密連繫過,就算真的成了朋友,也只是源於公務交往而已。
「天主的思念,不是我們的思念,我們的行徑,也不是祂的行徑。」假如天主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預留了天國的一席位,而我相信的確如此,我宣講的也應符合我的信念,那麼我與高官認識,為貧苦、孤獨、失落者向富有的人叩門、折腰,與囚友或戒毒更新的人為友,其間行徑的功罪,誰與評說?
- 編按:楊鳴章主教八月一日接任香港主教牧職,近日他應天主教傳播事務委員會成員邀請,為公教報撰寫「在地若天」專欄,分享主日讀經、靈修等題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