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病中札記(二)
平時健康,且大家忙碌生計,未必會常常記掛某某親戚朋友,一旦聽聞對方生病,同情愛心悠然而生,我入院前兩星期的主日,便在堂區報告向信友作出交待。「關神父由本月廿二日起休假十天。休假地點:聖保祿醫院。主要活動:接受更換左膝關節手術。兩點要求:(一)請代禱;(二)勿探訪。」這則報告果然生效,感謝堂區教友的關愛合作,來探病的人並不多。然而活在互聯網發達的年代,根本沒有私隱可言;其後果是不少親戚好友和家人都在百忙中抽空來慰問支持,深深感激他們⋯⋯
寫到這兒,有讀者可能會問: 「除了西醫骨科,你可曾考慮過其他治療方法?比方我們中醫的針灸、穴位推拿,西方的脊醫等?」答案是肯定的。差不多全都做了,而且是幾位很要好的教友朋友中西協助。非常感謝他╱她們付出的時間及努力。坦白說,在「紓緩」層面上十分奏效,然而變了形(O型腳)的腿,已無法回復原貌,必須借助外科矯形手術。
「年齡」是骨骼關節大敵人, 除了外在因素磨損,退化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主診醫生說我這年齡最適合做手術—— 太年輕,除非迫不得已,且無謂到年老再挨一刀;太年長,增加手術風險。事關到目前為止,鈦合金的關節頂多用上二十年;不過我深信「永不磨損型」遲早面世,造福人類。
回顧我們的母親輩最容易患上這個病,原因是上世紀初中葉,醫學不夠發達,生孩子後鈣質流失嚴重,在缺乏普通常識的情況下,母親們進補不夠或不當已埋下伏線⋯⋯
現今不少老人家身軀變傴,如家母腰骨有事,結果人也矮短了;還好雙足仍有力,行起路來還可以。有次她竟然幽默地「寸」(含諷刺成份) 我:「你阿媽已經百歲,行路還快過你 !」苦笑是最佳回應⋯⋯今天大家對這問題愈來愈醒覺,倒是社會進步和長者的福氣,不過延伸下來的「人口老化」亦困擾大家,不是不想孝順,倒是有心無力,平心而論,香港一般家庭根本沒法照顧需要護理安老的家人。有錢人家困難不大,但平民老百姓可苦了⋯⋯
輪候入住「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安老院已經難,申請包括護理服務的更是難上加難,與中「六合彩」般幸運無異。其實除了硬件,人手更是告急。釐訂最低工資符合社會正義, 我絕無異議;不過亦引發人性求安逸、怕辛苦的情緒。今天公私營安老院請不到足夠員工,理由很簡單,同酬不同工一定出現比較;我又不是聖德蘭修女,沒有這麼大的愛心。須知安老服務工作屬「厭惡」性行業,唯有「重賞」之下「才」有勇夫(未必)!政府要資助這方面的薪酬津貼差額,安老院舍才能全面投入服務, 吸引人才入行。
目前我們的好友「安貧小姊妹」便遇上困難,有宿位,但工作人手數目不達社署的要求,平白犧牲不少苦候良久的長者⋯⋯順帶一提,請多多支持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