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主日學善用繪本?
上文提到,為甚麼想在主日學中使用繪本。這一回就深入一點, 探討如何在主日學中善用繪本。
把繪本融入主日學課堂,首要是選對繪本。繪本的題材非常多元化,往往傳達不同主題的信息。如有閱讀繪本的嗜好,群書中應不難找到適合的。我在這裡也會介紹一些適合的書目,期望一天能組成有系統的書單,供主日學使用。
下一步是共讀,圍坐共讀是最自然、親近的,輕鬆的氣氛讓孩子較易投入,討論也會比較熱切。參加主日學的孩子眾多,一班同學大概有二、三十個孩子,輕鬆圍讀比較難,那麼把繪本內容投影在教室的白板上,也是一個選擇。
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和推廣人劉清彥老師在教會裡跟年紀稍大的孩子看繪本,再圍繞著繪本的內容作討論,他把內容編輯成書, 名為《閱讀裡的生命教育》,很有參考價值。書中展現了孩子深度的思考,也示範了只要有適當的媒體和引導,孩子都能有深層的思考和感動,這份觸動將紮根於心內,不容易被時間沖擦掉。再參考《說來聽聽》一書,討論的框架就更清晰了。
討論剛開始的時候,導師可先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像是:
——你喜歡這本書甚麼地方?
——有沒有甚麼地方不喜歡的呢?
——有沒有甚麼地方讓你覺得想不通?
導師最重要是用心傾聽,也不用急於作出某種結論。當討論的氣氛比較熱烈的時候,導師不妨加入一些更深層的問題:
——故事背景設在那兒有關係嗎?
——你覺得哪一個角色最有意思?
——我們真能確定書中角色的想法嗎?有人告訴我們這些角色的心情嗎?……
最大的重點是, 所有意見都彌足珍貴,孩子們也可以從中互相學習。當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來帶領討論,孩子就能探索更寬廣的領域,導師的壓力也比較少。
至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沒有能力作深入的討論,導師可以根據繪本的內容,設計具趣味的延伸活動。
舉個例子,繪本《太陽下山, 回頭看》講述男孩在敘利亞南部的一個小村落,探訪了一所世上最古老的教堂。兩千年以來,這座教堂到了晚上必定點上一盞燈,讓燈亮一整夜,因此這座教堂名為「小燈教堂」。小燈教堂中有一幅壁畫, 畫中耶穌背著十字架往前走,有一個小男孩淚流滿面的拉著耶穌的衣服,壁畫下方紀錄了他們的對話。小男孩說:「耶穌不要走,你走了以後,誰來照顧我們這些窮小孩子?」耶穌說:「太陽下山的時候,回頭看!」耶穌的回答看似答非所問,這究竟是甚麼意思呢?
故事發展到這裡,可以讓小朋友們猜猜謎,想想耶穌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故事繼續說下去: 黃昏的時候,主角走到教堂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觀看,四周非常荒涼,太陽下山了,天色開始昏暗,男孩心裡害怕。他回頭一看,原來家家戶戶都點起燈,小燈教堂的燈也亮了。太陽將光和熱帶給了世界,但是太陽下山以後,仍然有一些小燈,用它們微弱的力量,帶給世界光和熱。耶穌就好像太陽光且熱,微弱的燈光就是世上許許多多的善良人,他們繼續做耶穌在世時所做的事,使世界還有一些光明、一點熱。
共讀以後,導師可以帶領孩子造附有燈泡的小燈籠,既是簡單的手工,也讓孩子每次看到燈籠,便想起小燈聖堂的故事。
•善用繪本啟導兒童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