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
耶穌曾清楚地說明: 「誰若願意救自己的生命,必須喪生性命;誰若為我喪失生命,必能救得生命。」(路九24 )
為了能成功地養育栽培我們親愛的下一代,我們必須學習「放手」的藝術,現在為了子女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並使他們找到幸福的生命,讓我們學習各種放手的方式。
我們常把自己的期望加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能達成自己理想中的人,甚或期待他們達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希望。於是我們就不斷對他們有所要求,換來的是親子關係的破壞,使他們漸漸抗拒我們。
放手的意思是放開期望,不要在他們身上有任何期望,只用愛來貫徹彼此的關係,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只給予他們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欣賞他們之所是所能!切不要改變他們去迎合自己。
正如心理學的一個原則:唯有我們能真心接納人或事物,我們才能真正放手,例如:人想擺脫內心的恐懼,恐懼反而會更緊地纏著他,只有當人能夠接納它,才能夠放下它。
放手最主要是指父母放下對孩子設定的圖像和成見,使他能在父母面前自由自在地成長。當然教育他們是必要的,最好能以行為即榜樣來感染他們,不是以設定的形象去規定限制他們。當我仍是一所名校的小學老師時,一位望女成鳳的家長,就因女兒聰穎可愛,希望她能完成自己的心願成為一位醫生, 於是所有玩具和課外活動,都趨向以醫療方面去帶領她,可是,女兒卻喜歡跳舞和藝術,放是便形成對立,不但破壞母女關係,且令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成了一個反叛青年, 得不到好效果。
請父母低首下心,祈求上主賜予學習放手和懂得放下的恩寵。因為孩子是上主恩賜的禮物,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只有在上主的恩寵中培養子女的天賦才能,成就上主在他們身上的美好計劃,才是我們作為父母師長的責任,能夠帶領子女在主的眷顧下成長,我們就會得到一份平安和自在,也只有懂得放手和樂意放手,心安自在就是父母師長最大的回報。
其實,一位充滿靈性的人, 最大的表徵就是自在,自在就是放下自我,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如果我們能放下自己的想法,就能接納原來的自我,也可以讓別人(子女)成為他自己。更不需要企圖改變他,這樣就不會被這些瑣事困擾自己,更不會因事實不符合自己的想法而心生憤怒,並能讓子女保有上主給他的原貌。能「放手」就能帶給我們自在的態度,活出怡然自得的幸福,且能讓子女在幸福中成長!自在的生活態度是最能承行天主在子女身上所安排的美好將來。
天父,教我們懂得放手,容讓身旁的人,尤其是我的學生和子女都能暢泳在你的恩寵中,享受他們自己的幸福!
•領孩子與幸福相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