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止一條路》讀後感

期數
3840
刊登日期
2017.09.22
作者
歸家羊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9 月 24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最近難得出了一本好書《教育不止一條路》(圖),我希望對你不會是牙痛文學。

這書正是多年來家長無奈的呻吟。在我們一池死水教育制度的框框下,我們被洗腦,認為讀書、功課、溫習、考試是人生的必然。作者除了寫出學生的心聲外,還能叫讀者思考為甚麽會是這樣的畫面,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讓我們下一代走嗎?為了讀書,富裕的就可出國或全家移民?沒錢的,就要努力的在港做學校尖子?沒錢又做不了尖子的呢? 

公平一點,如學的科目是自己喜歡熱愛,我相信不用任可人逼迫,也會死心塌地,動力爆棚的去追求夢想,那很好,努力去吧!但是若不喜歡,那又可怎樣?硬食? 

現在的青年一是反叛,因為不滿, 因為沒法達成自己理想,因為理想得不到認同,因為人家不支持,他們所要的理想被認為是浪費時間,將來是掙不到錢的藝術玩意而已。理念不同,大部份人都會覺得藝術成嗎?可找到工作嗎? 可養活自己嗎?能生存嗎?另一種青年是循規蹈矩而進了那些傳統文化中學, 可是無奈的被老師挑來挑去,最終是乖乖地陪跑、墊底,心裏是不甘的去埋頭苦讀自己不喜歡的科目,但又不敢吭聲。我常常想:他們有一天會變成機械人,你只要說出科目的名稱,他們就把書本內容全背出來,很可怕,亦可悲。

那被視為少數不屬於文化科目的學生往哪裡跑好?有誰接受他們呢?我很高興原來在這小小的香港裡還有一群願意為這班沒人看重的學生在掏心掏肺、天天打拼的教育工作者。

書中論及兆基創意書院開校的辛酸,和過往十年的境況。當中老師對同學的熱誠和不離不棄令人感動落淚。現今社會有學歷的老師我看多了,但是真正關心學生生命的成長,明白教育本質的導行者,我在書中看到。作者林茵花了不少時間在學校做個人訪問,但這絕不是簡單的個人感受短訪而已,每每被訪者所道出的難處,就正是我們多年來教育制度的死結。

筆者在這不點名。當權在位者,請反思吧!教育不只為你們認為的尖子而設,把教育看得深遠廣闊一點吧! 

上次到瑪麗醫院檢查,我的病情被教授醫生作為教學用途,看診時有六位學生在旁。教授讓他們提問關於我的病情,但是整個過情中只有兩位學生發言。我相信他們也是尖子才可進入瑪麗醫院跟著教授看診學習,可惜我看到的只有被動的態度,眼神的飄忽、木訥的面容,我找不到心火熱誠。諸位,我現在說的是未來的醫生啊,不是普通的文員,是我們將會把身體健康交託的醫生 !如在學生時代已失去對學科的熱誠瘋狂,那他們的將來怎樣繼續?讓學生有機會去念一些他們熱愛的科目吧!多給他們一條路!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