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改過
期數
3841
刊登日期
2017.09.29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0 月 01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人成長的奧妙就在於人能選擇。 鮮有人會明知故意、自由地選擇錯誤; 教育的重要,不在灌輸一套完整既定的知識,而在教我們如何以批判的思維, 作出正確的選擇。人孰無過,覺迷途知往返,才能展現成長的奧妙。
今天福音中,耶穌問:「兩個兒子中,那一個履行了父親的意願?」答案是明顯不過的:不是那說了而不做,而是那起初抗拒而最後回頭的一個。
早一段日子,我們曾為廢紙而煩惱,不只打擊那些貧窮、年長的拾荒者,每日失去了三、四十元生活上的援助,市場的大量紙箱、寫字間的廢紙、文件與舊報紙,此後如何處置?當然, 最後仍是政府的事。為甚麼從來沒想過如何協助社會減少污染,增加循環再生的機能?我們都活在一種拋棄的社會文化中,只着眼於多、快、好、省,而把一切問題和不要的,往別處塞去算了。
教宗方濟各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中,說的不只是生態環境的問題,更是我們與一切事物的重心,即我們與天主、與大自然萬物的關係。當缺乏或撕裂了彼此間良好關係,問題便會叢生。
今主日的三篇讀經都提示我們軟弱和困境中的人,要時加反省,走出自我,不斷悔改皈依,投向父的大愛。 這份愛肯定包括我們如何使用大自然資源、食物、日常用品、時間及機會等。 真箇是:「眼前有餘忘縮手,背後無路想回頭」?
編按:楊鳴章主教八月一日接任香港主教牧職,近日他應天主教傳播事務委員會成員邀請,為公教報撰寫「在地若天」專欄,分享主日讀經、靈修等題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