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結聖母 為我等祈
最近聽過「解結聖母」一詞,該是聖母的一個新名號,也代表著一股新興的聖母敬禮。
英文「解結聖母」為Mary, U n t i e r o f Knots,我曾想「解鬱結」一詞是否更好,因鬱與結意義非常接近,但解鬱結只適於個人,不適於人際及社會,故暫時仍未有比「解結」更全面的字。究竟聖母如何教我們解結之途呢? 這就是本文要分享的一些反省。
困擾我們心靈的事很多,比方:在十字路口的前途選擇、不公平的對待、遭誤解埋怨、繁重的工作、迫切的開支、危機等等。「解鬱結」的恩賜,並不是叫我們把不合理或不可能的事交給天主。聖母在領報時是困惑的: 「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路一34 ),但因著天主藉天使的傳告,就向天主開放心靈,不把自己局限在人的認知上。在她身上眼所未見、耳所未聞、超越常理的事就此開展。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聖母在受孕一事上並非從此無惑,她會帶著不徹底明白的心繼續生活,然而信靠天主、願意承行天主旨意是她的基本態度,她以此信靠與困惑並存。
聖母給我們另一個榜樣,是福音數次提到,她把一切「默存在心中」。鬱結為甚麼困擾我們?是因為它在我們的心保存著,也有可能我們抓著不放、拒絕寬恕、拒絕放下損失的沉痛、拒絕承認自己不自量⋯⋯而聖母呢?她存放在心中的雖然是她未瞭解的事理,比方: 在聖殿尋獲耶穌本是勞累和焦急的事,但聖母反覆思考,視心中的疑惑是天主的奧跡, 超過她所能掌握的事理在她心中遂成為細嚼天主奧跡及聖言的機會。
現在要談到在人際及社會生活的「結」,社會的問題,有時予人不可克服的無奈感, 或呈膠著的情況, 了無進寸。比方:有人覺得香港的教育制度是死結,住屋問題也是死結,至少為部份人如是。另有一個就是政制上的死結。在現政權下,這個政權本質上不會容許人民有真正的選擇,故政治選舉都是受操控的。人人變成順民不表示政制死結不存在。若果我們從聖母身上可學到甚麼,那就斷不會是死結的消失,而是如何在充滿死結的社會中行公義,作歷史巨輪的參與者。在這方面,聖母仍給我們指出建設及努力的方向:第一點是聖母發現有真正需要的人,「他們沒有酒了」(若二3 ), 在加納婚宴中,聖母是第一個知道新人陷於尷尬的人,而想辦法為他們解困。
第二點是聖母以祈禱、關心和臨在支持著聖子及門徒的事業。主耶穌及門徒團體固然不是一個社運組織,但他們是在公共生活的前線,聖母伴隨聖子及門徒的榜樣教導我們,須為前線的人盡支持之責。
社會各種對立不是中性的,我們不該自恃清高,把對立的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置身事外,說風涼話,繼續享用自己既得的利益,這絕對不是基督徒該有的精神。我們須辨別社會那些群體有真正的需要,他們常是沒選票沒特權沒財富沒聲音的一群。聖母教我們為真正有需要的人出力。若你不在前線,也該選定你按良心為建設公義社會的立場,並以適合的方式支持前線的人。
沒有憂患,就不是人生。我們祈求聖母大能的轉禱,也效法她向無限的天主打開心門, 不讓憂患成為日積在心的死結,並在種種社會及人生困惑中學習聖母,練就謙卑,尋找天主的引導,參與重建在死結中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