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若天】教育

期數
3845
刊登日期
2017.10.27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0 月 29 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小時候,讀書的校舍硬件比較差,及不上今天。可是,總覺得當時的學生比今天的爽朗開心多了。不明白為甚麼學生有那末多功課,每每父母要陪子女做到十時、十一時,愈是名校愈是這樣。說也奇怪,叩門想入讀的,還真不少哩!懂樂器嗎?除了鋼琴還有甚麼?做些甚麼運動? 游泳不算。除了英語,還學了些別的語言?我們教學生的也真不少,卻沒法使孩子們健康、良善、喜樂地成長。我從來沒有讀過甚麼國民教育,可是我愛我的國家、她的歷史、文化與價值觀,也從來不須誰來管控和施加壓力。

聖經中,耶穌與法學士論及最大的誡命,重點在於每日生命的成長,要全心、全靈、全意的去愛主及愛人,這已清楚列於申命紀(六4-9)及肋未紀(十九18)。法利塞人指示人要守的法律有六百多條,可是,都是外在條文:洗手、沐浴、洗杯、洗盤、交殿稅、繳納獻儀等等祖傳。有點心存僥倖,取一而捨其餘。這好比我們教導學生學這、學那,最重要的「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等基本價值觀是怎樣灌輸的?難道也放在「課外」學習?我們大家都看重青少年生命的陶成;教他們如何辨別善惡與真偽,關愛弱勢社群,重視每一個人的生命,建立持續及恆久的婚姻與家庭。

事態逼在眉睫,除了改善硬件,教育當局、辦學團體、甚至家長們,能做些甚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