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座社會科學院會議 探討市場與剝削問題
(梵蒂岡電台訊)宗座社會科學院十月中在梵蒂岡舉辦研討會,探討「市場、國家和公民社會之間關係的轉變」。教宗方濟各向與會者指出,「造成排斥和存在邊緣的兩大主因」分別是「不平等和剝削地球的現象在各地有系統地加劇」,以及缺乏「體面的工作」。
教宗十月二十日在梵蒂岡克萊孟廳接見與會者,他解釋道:「不平等和剝削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恆常不變的事實,因為它們取決於不同的個人行為,以及社會決定採用的經濟規則。如果以利潤為目的,民主就會變成財閥統治,不平等和剝削地球的現象便會加劇。」
談到讓人有體面的工作,教宗闡明,《新事》通諭要求支付勞工「合理的報酬」,《願祢受讚頌》通諭進而呼籲「尊重受造界,我們共同的家園」,「創造新的工作在現代格外需要心胸開放又進取向上的人、友愛關係、研究並投資清潔能源的發展,好能解決氣候變化的挑戰」。我們「需要擺脫那只顧局部利益的遊說的壓力,克勝精神懶散的各種形式;需要真正為人、為公益和尊重大自然效勞的政治行動」。
教宗說:「我們絕不能在效率,即現代『金牛』的祭壇上,以民主、正義、自由、家庭和受造界的基本價值觀作獻祭。事實上,我們必須抱持對人類及其環境友善的倫理願景,力求『使市場變得文明』。」
在國家方面的責任,教宗強調:「國家不能自以為是公益的唯一持有者,不准公民社會的中介機構自由地完全發揮它們的潛力,這會違反輔助原則。當輔助原則與團結原則合併時,就構成教會社會訓導的支柱。這裡的挑戰是如何將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相連結。」
教宗:公民社會補足漏洞
論及公民社會的特殊角色,教宗把它與詩人佩吉(Charles Peguy)描述的望德角色相提並論:「在信望愛三德中望德是幼小的妹妹,她伸手拉著兩個姐姐向前邁進。」
教宗說:「我覺得公民社會的立場也是如此:拉著國家和市場向前邁進,好能重新思索它們存在的理由和運作的模式。」
宗座社會科學院由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成立,聚集相關專家及學者,旨在促進社會科學、經濟、政治和法律的研究及進步,以提供給教會研究和發展教會社會訓導的元素。
該科學院另一項任務是檢視教會社會訓導在當代社會中的落實。